草船借箭
東漢末年,劉備被曹操一路追殺,逼得無路可走,最后到江夏投靠了劉表的兒子劉琦,曹操率兵繼續追趕。
為抵抗曹操,劉備就讓軍師諸葛亮到江東說服孫權聯合共同對抗曹操。當時孫權手下有一員大將,姓周名瑜字公瑾,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軍事家。同時,孫權也很依賴他。
當孫權同意了孫、劉聯軍共同對抗曹操以后,就封周瑜為大都督,讓諸葛亮到大都督的營里出謀劃策。
兩軍之間只隔一條大江,江這邊是曹操所率領的83萬大軍,江那邊是周瑜的5萬軍士,兩軍懸殊很大,誰也不敢先動一步,曹操雖然兵多,但是都是北方人,不會水,坐到船上就暈船,曹操只能練兵。
于是,兩軍就這么相持了將近兩個月。
原來周瑜心胸狹隘,容不得比自己強的人。經過他多次跟諸葛亮的接觸,認為諸葛亮的智謀深不可測,覺得他有一天會妨礙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總想找機會算計諸葛亮。
有一天,周瑜對副將魯肅說:“諸葛亮是人中之龍,其計謀在我江東恐怕無人能及,若不為我所用,日后恐怕會影響到主公。為除后患,我應該先斬掉他。”
魯肅說:“現在大敵當前,如果先斬了孔明的話,恐怕劉備會和曹操聯手對付我們。”
周瑜笑著說:“我自有辦法,你不用多管。”
第二天,周瑜邀請諸葛亮到他寨中商議事情,諸葛亮坐定后,周瑜問道:“有件事情想向軍師請教,敢問大江之上當用什么兵器?”
諸葛亮說:“大江之上,當然是弓箭為先。”
周瑜又說:“現在軍中缺少箭,敢煩軍師督造10萬枝箭,此系軍務,請勿推辭!”
諸葛亮說:“既然是軍務,我當竭盡全力督辦此事,但不知什么時候要用?”
周瑜說:“10天之內,能完成么?”
諸葛亮說:“兩軍相對,怎么能等那么長時間呢?到時候,豈不是延誤軍機了?”
周瑜一聽,心想:這可是他自己尋死。
于是問道:“那依軍師之見,幾天可以辦完?”
諸葛亮說道:“今日不算,從明日開始,3日內就可以辦完。都督要是不相信,我可以跟都督立下軍令狀。”
周瑜大喜,就叫魯肅取來筆紙立下了軍令狀。
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搞什么名堂,就叫魯肅去諸葛亮的營中再探消息。
魯肅來了以后,諸葛亮先發話:“子敬,今天可得幫我,要不然我就死定了。”
魯肅說:“你自己取禍,為什么叫我幫你?”
諸葛亮說:“公謹要讓我督辦造箭,材料肯定都不齊全,這分明是想讓我送死,我只希望子敬能夠借我20只船,每只船要50個草人和30名軍士。但是有一點,這件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公瑾知道。”
魯肅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就說:“好,既然這樣,那我就幫你一把。”
魯肅回見周瑜,果然沒對周瑜說諸葛亮借船一事,只說,他不用翎毛、竹竿、油漆等工具就可以造成箭,周瑜大驚,說道:“好,那看他3天后怎么交差?”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也不見他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晚上,諸葛亮才邀請魯肅到船中喝酒。
魯肅被他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給弄懵了,就問道:“先生這是帶我到哪里去?”
諸葛亮說:“去取箭,子敬別問那么多,到了你就知道了。”
于是他們坐著船一直走,江上起了大霧,又走了一段,諸葛亮命令停船,并讓所有軍士擊鼓吶喊。
魯肅伸出頭去看,只見他們離曹操的水營已經不遠了,嚇得他喊道:“這可是曹軍水營,萬一曹軍出來,你我的腦袋還不得搬家?”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你放心吧,大霧之中,他們肯定不會出兵的。”
于是一邊和魯肅喝酒,一邊叫軍士繼續吶喊。
這時已經是凌晨了,曹操正在熟睡當中,突然有兩員大將進入帳內,說道:“啟稟丞相,吳兵來偷襲我軍水營,我們怎么辦?”
曹操說:“外面情況怎么樣?”
二人說:“江上一片大霧,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馬,請丞相定奪。”
曹操說:“迅速調集兩萬弓箭手往吶喊處放箭。”
于是,曹軍都在水寨邊上向諸葛亮的船放箭,一會兒的工夫,船上的草人身上插滿了箭,諸葛亮又令軍士把船調過頭來,讓箭往船另一側射。又過了一會兒,箭又滿了,諸葛亮就令軍士齊聲喊:謝曹丞相箭!
于是600軍士齊聲喊道:謝曹丞相箭!謝曹丞相箭!
曹操聽到后,后悔不已,想派人追趕,可是對方的船憑借順風已經行出幾十里地了。
在回去的路上,魯肅問諸葛亮:“先生真是神機妙算,可是您怎么知道今天有霧呢?”
諸葛亮說:“為將之人,不懂得天時、地利、人和,不明八卦、不曉天文,不知奇門遁甲,那是庸才。我命系于天,公瑾怎么能害得了我?”說罷,哈哈大笑。
兩人一同到江東,命令軍士把插在草人身上的箭全部取下來,每只船上約有6000千枝箭,20只船就有10幾萬枝箭。
周瑜聽到這件事之后,暗暗慚愧。
人生哲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遇到比我們強的人,比我們懂得多的人,我們應該虛心向別人請教,而不是千方百計地算計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