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齊國有一個有才能的人名叫田仲。他不愿依靠別人的力量活著,不愿與達官貴人們在一起做事,于是就隱居山林,并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十分正確的。宋國有個叫屈谷的人去拜訪田仲,對他說:“我聽說先生的大名,并知道您是位不愿倚仗別人活著的人。我沒有治國安邦的本事,只會種蔬菜,尤其擅長種葫蘆。現在,我有一個大葫蘆,它的皮非常的厚,而且堅硬無比,葫蘆里面沒有空間。這是我特意留下來的一只大葫蘆,我想把它送給您。”田仲聽后,十分客氣地對屈谷說:“我雖然不擅長種葫蘆,但我知道葫蘆嫩的時候可以吃,老了不能吃的時候,把它剖開可以用來盛放東西。現在你的這個葫蘆雖然很大,然而它沒有空竅,而且堅硬得不能剖開,像這樣的葫蘆既不能吃,也不能盛東西,我要它有什么用呢?”屈谷畢恭畢敬地說:“先生說的很對,我馬上把它扔掉。先生我作個比喻請不要生氣,您雖然不仰仗別人而活著,但是您隱居山林,雖有滿腦子的學問和渾身的本領,卻對國家沒有一點用處,您同我剛才說的那個大葫蘆不是一樣的嗎?”
小朋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不將自己的本領貢獻給國家、社會,那么無論他多么有學問,名聲多么響亮,都沒有價值,就像那個大葫蘆雖然大但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