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戰國時候,有一個燕國的青年,他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非常優美,就特地來到邯鄲,向當地人學習走路的姿勢。邯鄲是趙國的都城,大街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這個青年就整天在邯鄲的大街上,觀看來來往往的人怎么走路。他非常地認真,一邊看一邊琢磨別人走路的特點,有時還模仿,跟在別人的后面走幾步。一次,他學一個行人走路,被那個人發現,結果被人大罵。雖然他一直都在用心學,可是總覺得自己學得不像。“為什么我學不好呢?”這個青年反復地問自己:一定是我已經習慣原來的走法,所以學來學去也學不像。如果我丟掉原來的走法,從最簡單的抬腿、邁步開始學起,就不會再受原來步法的影響,一定不久就能學好。于是這個青年人下定決心,從頭開始。這樣,每天他走起路來像木偶一樣,先考慮出哪條腿,再思考腰和手臂怎么配合,心中還要盤算每步邁多大。青年人在邯鄲學習了半年多,卻毫無長進,最糟糕的是:不但沒學到邯鄲人的走路姿勢,反而把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記了。眼看著帶來的銀兩就要花光了,青年人不得不返回燕國。可是他忘記了自己應該怎么走路,只好狼狽地爬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小朋友們:盲目地迷信別人,一味地模仿別人,反而會失去自己原來的長處,最終學無所成。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