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老人,家里養了好多猴子。猴子喜歡吃栗子,吃起來,吃不夠;吃光了,就再要;要是不給,它們就唧唧哇哇亂叫亂嚷;要是給,他們就你爭我搶打起架來。家里的栗子已經不多了,哪里能讓這些猴子敞開肚皮吃呢?這個老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又叫猴子少吃栗子,又叫猴子能聽話,可是不知道猴子滿意不滿意,就跟猴子們商量起來。
老人問猴子:“家里的栗子不多了,以后我把栗子分給你們,每天吃七顆,你們看好不好?”
猴子們一聽,各吃各的,再也不用爭吵了,這是個好辦法,就說:“很好,很好。”
老人又問:“七顆栗子,早晨吃三顆,晚上吃四顆,好嗎?”
猴子們一聽,早晨比晚上少一顆,很不高興,就吵吵嚷嚷地說:“不好,不好。”
老人想了一想就說;“那就換一個辦法: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好不好?”
猴子們一聽.早晨比晚上多了一顆,就很高興了,說:“很好,很好。”
老人一看猴子們挺滿意的,就哈哈大笑。“好,就照著你們滿意的辦法去做吧!”
你看,這些猴子,早晨三顆,晚上四顆,它們認為少吃了一顆,就不高興了。早晨四顆,晚上三顆,它們認為多吃了一顆,就很高興了。你說說看,這猴子聰明不聰明?它們到底是多吃了,還是少吃了?還是不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