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上電之前,無論在哪里當皇上、國王或者法老,生活上不見得太有趣。好色的,后宮三千,也是精力有限,還老有大臣捧著奏折在外候著;貪吃的,據說宮廷膳食講排場,絕大部分都是早就做好了,加熱端上來,滋味索然。皇上國王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兩件事,體面娛樂:打獵和建園子。獵場,也往往是園子的一部分。
于是,中國有了阿房宮、圓明園,歐洲出了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宮。蓋園子當然不是為了棲身那么簡單,更不是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入君懷的純粹審美,重要的是六王畢,四海一,得有新建筑,配上皇帝氣勢。
法王路易十四參觀財政大臣官邸,發現竟比自己的宅子更大更美,一怒之下把大臣投入監牢,讓大臣的設計師為自己畫出凡爾賽宮。胡夫是個殘暴的法老,希望死后兩千年埃及都維持對陵墓的崇拜,就把自己那座金字塔,蓋得最高最寬。
園子、宮殿、金字塔,都關乎地位與野心,都是統治者不著字的豐碑。但19世紀德國,出了一位皇帝,為了逃避權力,使勁蓋城堡,他不懂政治,卻醉心藝術,他的建筑成為今日迪士尼樂園睡美人城堡原型。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希茜公主的表侄,18歲繼承王位。厭倦宮廷的虛偽繁瑣,懶理朝政。第一次看瓦格納歌劇,竟至迷醉,終生不能自拔。登基第二年,強令瓦格納離開慕尼黑到巴伐利亞,動用國庫傾力資助這位音樂家。他還要為瓦格納為自己構建夢境,夢里只有音樂和阿爾卑斯山間景致。
這個夢,就是新天鵝堡。初雪黃昏,高聳的塔尖愈發朦朧。天鵝堡之前,歐洲古堡強調防御功能,高墻連綿、窗戶窄小、顏色多灰白。路德維希二世的天鵝堡,擺脫舊式專注美感,城墻變短,煙囪拉長,不對稱樓梯設計,宛如童話仙境。
這建筑師太偉大了,城堡跟山融為一體!豈止山體,阿爾卑斯的春華秋實夏雨冬雪也設計進去。新天鵝堡望出去,移步換景,處處驚奇。堡內加冕堂遍地黃金,拱形廊柱,遙向伊斯蘭風格致敬。歌劇大廳幽綠寧靜,音效絕世。皇帝起居室床頭,14個工匠用了10年時間完成。帷帳之內,黃金點點,將星空一并移植!
新天鵝堡尚未完成,路德維希二世已經規劃另外兩座莊園。巨額花銷把國家推向破產邊緣,政治決策失誤,又令巴伐利亞喪失獨立,人們暗地里稱呼路德維希二世瘋王。終于在他41歲時,巴伐利亞政府官員帶著醫生沖進天鵝堡,宣布皇帝精神失常。
第二天,皇帝的尸體在阿爾卑斯湖一艘船上被發現。路德維希二世登基前,巴伐利亞開始實行兩院制議會,政府終結了君主的童話。
天鵝堡1868年興建,延續十多年。差不多同一時期,世界的另一邊,1886年中國慈禧太后借恢復昆明湖水操之名,重修頤和園。梁啟超在《瓜分危言》中說,為振興中國海軍備三千萬兩白銀,悉數充了頤和園的土木之用。數字精確與否,史家各有爭論,但肯定足夠置數艘鐵甲艦,改變遠東海上力量對比。
如果當年有人宣布慈禧是瘋子呢喃喃對身邊的歐洲朋友說。他們也許沒聽清,轉而告訴我,路德維希二世動用的資金,最后計入他自己的年俸,在他死后,一直由他的家族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