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農民增收重頭戲 打好秋播生產主動仗 ——簰洲灣鎮2004年秋播工作情況匯報 簰洲灣是一個農業大鎮。全鎮有14個農業村,農業人口45771人,耕地面積66605畝,其中旱地24000畝,水田42605畝。
去年,我鎮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通過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獲得了“咸寧市秋播生產第一名”的殊榮,為我鎮今年農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礎。今年夏收,僅小麥、油菜兩項,全鎮農民人均增收243.8元。
過去的成績和經驗,為我們做好今年的秋播工作增添了信心,提供了動力。在今年秋播工作上,我鎮以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兩菜”生產為重點,以種足種滿種優為原則,真正把秋播當作農民增收的重頭戲來抓,打好秋播生wenmi.net產的主動仗,全鎮秋播生產呈現群眾熱情比往年更高、播栽進度比往年更快、質量比往年更好的良好勢頭。
到目前為止,全鎮秋播落實面積72977畝,占規劃面積69700畝的105%,已落實蔬菜面積40156畝,占規劃面積39100畝的103%;油菜移栽面積1800畝,直播21346畝,夏糧9175畝,綠肥500畝。我們的主要作法是:
一、變“撿小收”為“掙大錢”,在認識上再提高 促進農民增收,既要在“農外”找出路,更要在“農內”做文章。過去,簰洲農民傳統上把夏熟當作“撿小收”,把秋播看成可有可無的“搭頭”,忽視了秋冬農業生產。
其實,從農業結構調整的作物布局鏈條來看,從增加農民“農內”收入的途徑看,秋播生產是下一年農業生產的“開場戲”、“重頭戲”,蘊藏著更大的增收潛力。為了促進全鎮上下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我們著重做到算好“三筆賬”,開好“兩個會”。
(一)算好三筆賬。一算增收效益賬。
以今年夏收為例,全鎮增收,村村增收,戶戶增收,增收幅度大的有典型村,也有典型戶。新洲村夏糧夏油人均增收達355元,莊屋村三組金成愛全家種油菜10畝,小麥2畝,蔬菜0.5畝,人均增收460元;二算生產基金賬。
有了夏熟收入,可以緩解春耕生產“缺資金”的難題,有的甚至解決全年生產費用還有富余。上新、黑埠、莊屋、下新、傍新、金家洲、大垸、六壇等村,原來年年有70%的農戶春耕靠貸款,今年夏熟增收后,幾乎再沒有農戶辦理農業生產貸款,貸款證放在抽屜里“睡大覺”,此外,還有30%左右的農戶在夏收口主動交清了全年農業稅任務;三算土質改良賬。
凡是種過油菜的田塊,都比“冬閑田”土質肥沃、土壤疏松,并且能為種植下茬作物省肥20%,從而節省了投資。
(二)開好“兩個會”。一是開好鎮機關干部和村主職干部會,要求村主職干部在秋播生產上當好“四種人”:做*上的精明人、管理上的精細人、經濟上的聰明人、致富上的帶頭人;二是開好黨員和群眾骨干會,有條件的村還召開了廣播會,把發展秋播生產的道理談明白,把任務說清楚,把要求講具體。
二、變“看皇歷”為“趕早市”,在工作上再抓緊 秋播工作,重在抓緊,貴在抓早。抓而不緊,等于不抓;抓而不早,等于“馬后放炮”。
以前,老百姓搞秋播、干部抓秋播,習慣于看“皇歷”,季節冇過心不慌,季節一過任務了。為了扭轉這一習慣做法,我們立足于抓緊抓早,做到早抓早主動。
一是做到早規劃。今年年初,我鎮在制定農業結構調整規劃時,就對春耕生產任務和秋播生產任務一并研究,一并安排,一并下達。
6月底,我們又根據前茬作物實際,對秋播規劃作了相應調整,下達了硬性指標。 23名技術員全部實行包村技術服務,發放秋播生產技術信息資料兩期共8000份,在10個重點村開展了秋播技術培訓,舉辦廣播講座達80多次,還利用各村戶外黑板報宣傳秋播作物栽培技術要點,受到了干部群眾的歡迎和稱贊。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通過全鎮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鎮今年的秋播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督促,抓好全鎮秋播作物田間管理,不斷提高優種優管水平,奪取2005年夏收農產品大豐收,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再上新臺階。
上一篇:2024年學校安全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