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贛榆縣在黃海之濱,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富饒的小鎮。雖然它沒有北京那么繁華熱鬧,沒有上海那樣高大的樓房,但是我卻覺得我的家鄉美麗宜人。
家鄉的環境年年都在改善。最明顯的是空氣比原來清新。原來,這兒有許許多多的工廠,它們都往空氣中排放大量廢氣,這些廢氣特別的臭,在學校里,我們都不能開窗,一開窗,臭氣鉆進教室,讓人難以忍受,無法學習。這些工廠不光排放廢氣,還污染河水。它們往河里排放廢氣,河里的小生命一個個都死了。前幾年,因為廢水污染造成了魚大面積死亡還上過中央電視臺呢!現在,這些工廠有的關閉,有的搬遷,再加上注意綠化,在公路兩旁栽種花草,建設大型的綠地公園,我們這的空氣越來越清新。空氣變好了,天變得藍藍的,朵朵白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飄蕩,它們有的像大鳥,有的像白兔,有的像樓房,形態各異,引人無限遐思。我們這兒流行著“二八月看巧云”的諺語,這段時間,天空總是藍藍的,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環境變好了,鳥也愿意來這兒安家,在海灘上,還建立了蘇北鳥類自然保護區,每天清晨,當太陽在大海中升起的時候,上萬只鳥迎著太陽在海灘上自由地翱翔著……
家鄉的物產非常豐富,黑林香甜的大西瓜,謝湖紅潤的櫻桃,白石頭香脆的蘋果,活蹦亂跳的對蝦,肥美的大海蟹……你要來到我的家鄉,保管讓你吃個夠,再也不愿意離開。
家鄉還有許多的風景名勝: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孔子望海的孔望山,高大挺拔的大吳山,蜿蜓曲折的青口河,水面平靜的沙旺河……
孔望山雖然不高,這里曾是孔子登臨望海的地方,所以這座山叫孔望山。孔望山在半山腰上有一尊石像,中間的一個人是孔子,邊上的兩個人是孔子的兩個學生,子路和顏回,孔望山崖邊有一個摩崖造像,它長十七米,高八米,共一百余尊。最大的人物長一點五四米,最小的頭像只有十厘米,是我國最早的佛教藝術雕刻,其雕刻手法以平面浮雕為主,造型生動,線條飄逸有致。風格古樸的技藝堪稱后世白描畫的楷模。
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和全縣人民的努力,我們的家鄉會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