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學們一定不會忘記“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吧。是的,它出自我國唐代詩人李紳的一首詩《憫農》,這首詩真實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比同情。
讀著詩句,我不由得想起了參觀我們學校農耕博物館的情景。在我們學校開辦的農耕博物館里,陳列著許許多多以前農民伯伯耕種勞作時所使用的農具,如木叉、竹耙、木梨、斗……而其中就有鋤地、除雜草用的鋤。看,這些鋤具,木頭做的鋤柄有的稍長,有的稍短,都已被磨得很光滑;鐵制的鋤頭早已銹跡斑斑,有的已被磨損得很薄很小了,這一切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它們已經經歷了許多的歲月,為農民伯伯們做出過許多的貢獻。看著這些鋤具,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在烈日當空的夏天,一位農民伯伯正手握著鋤頭,佝僂著身子在田地里除草,汗水浸透了衣衫,一滴一滴的滴到了禾苗下的土地里……農民伯伯們是多么的辛苦呀!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呀,沒有祖祖輩輩們辛勤的勞動,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立志報效祖國。行動起來吧,我能,我行,我成功!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師學期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