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去了臺灣,那里是個風景宜人的美麗島嶼。在這5天的臺灣之旅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臺北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坐落在臺北市的近郊外雙溪的群山間。自1925年成立至今,扮演著向中外人士介紹中華文明的重要角色。博物院的收藏主要來自清宮收藏。藏品數量總計65萬件,包括書法、繪畫、清代檔案。銅器玉器陶瓷以及珍玩等,品目繁多,收藏年代可追至新石器時代,近至現代。不僅是中國藝術與工藝品中的精華,也是歷史研究的重寶。在故宮博物院里,有兩件古物使我大開眼界:一件是清朝的“翠玉白菜”,一件是乾隆時代的“霽春描金游魚轉心瓶”。
翠玉白菜原本是一塊白玉與翡翠相結合的玉石,較為便宜,但由于拿到這塊玉的工匠心靈手巧,突發靈感,將這塊廉價的玉雕刻成了現在的無價之寶。霽春描金游魚轉心瓶瓶身分兩層,外層四面開窗,旋轉時可見瓶內的金魚由于綠水間。充分展現了乾隆時期的精湛工藝。走出博物館,我感慨萬分:“中國的玉器、陶器等工藝做的真是精湛!如果有機會,我還要再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