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繼承和發揚這種文明之風。
打個比方,如果說人才是棵參天大樹。那么知識就是木,而文明則是根。人們所需要的往往只是樹干,樹枝,因為它們可以加工成各種木制品,也就是所謂的“有用”,而深埋在土里的樹根大凡無人問津,因為它對于人們而言,實在沒什么多大用處。難道真的是這樣嗎?若沒有根基扶持,大樹能迎風不倒嗎?若沒有根基吸收,大樹能得甘露養料嗎?若沒有根基支撐,大樹能繁榮生長嗎?果實有多大,根便有多廣,多深。無根之木,從何而來?
你是否聽到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到山里去玩,當他罵人的時候,山谷里的回音便把臟話還給了他,這個孩子當然很惱怒。后來,在他奶奶的教育,這孩子學會了使用文明用語。當他第二次到山里的時候,由于他能講文明語言,他聽到的大自然也是熱情文明的語言。
同樣,我們這個社會也是一座無形的回音谷,當我們使用禮貌用語時,我們所得的,自然也是文明用語。相反如果你出口傷人,得到的也是臟話。
我在書上看到這么一個笑話。一個年輕人不認識路,見路旁有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便開口問:“哎,哎老頭兒,從這兒到車站還有多少路?”老大爺說:“喔,大概還有八丈。”年輕人笑笑說:“路是倫理的!”老大爺捋捋胡子說:“倫理?倫理你應該叫我大爺。”這雖是一個笑話,但也體現了文明的可貴。
有人說,在如今繁榮的市場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文明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真是這樣嗎?那就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點一盞心燈,開始尋覓文明,其實,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流失在人心中的沙漠里。文明依然在這些淳樸美麗的人們心中生根發芽。你看——
文明是別人不小心碰到你說的一聲“對不起。”
文明是你幫助別人后,他們說的一聲“謝謝。”
文明可以在你的一言一語中體現,也可以在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