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最初的風箏是用木頭做的,叫“木鳶”;后來改用紙做,叫“紙鳶”。在紙鳶上裝上竹哨,風吹竹哨,便會發出像古箏一樣的聲音,很好聽,因此就有了“風箏”的稱呼。直到現在,人們依然喜歡做風箏、放風箏。
竹篾和紙是制作風箏的主要材料。先根據自己的愛好,用竹篾制成各種各樣的風箏骨架,比如蜻蜓狀、蝴蝶狀……接著把紙糊在骨架上,然后在紙上畫上各種彩色的圖案,再系上線,風箏就做好了。專業制作的風箏造型美觀,栩栩如生,有金魚樣的,有蜈蚣樣的,甚至還有美猴王樣的……爸爸曾給我買過一個蝴蝶樣的風箏,它有一對美麗的翅膀,放飛起來,像真的蝴蝶在藍藍的天空中飛舞,好看極了,我特別喜歡這個風箏。
記得去年春天,我和幾個小伙伴一起去郊外放風箏。來到那里,我們找了一片草地,開始放風箏。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升高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路人看見了,說:“放得真高呀!”我們的心里可驕傲了。從中午玩到傍晚,我們還是停不下來,牽著風箏在草地上歡呼、奔跑。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睆墓诺浇瘢袔讉€孩子不喜歡放風箏呢?風箏太美了,放風箏太好玩了!我愛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