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將相和>>這篇課文,沒讀之前,同學們紛紛議論"將"是誰,"相"又是誰,為什么是"和"呢,難道他們有過矛盾嗎?下面就由我來告訴你吧!
這篇文章里的"將"就是老將廉頗,"相"就是文臣藺相如,"和"就是和好的意思.本文通過對"完壁歸趙""澠池相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贊頌了他們的愛國思想.
每當我讀到"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趁機來打我們.我之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啊!"的時候,我都會被藺相如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胸懷寬廣的品質所感動.是啊!將相和,國則安;將相不和,國則危,我真佩服藺相如的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會為小事斤斤計較,例如:某個同學因一點小事與外班同學動起武來,兩人打的不可開交,最后,他們不僅兩敗俱傷,而且也為班級抹了黑.在例如:那些腐敗無能的貪官污吏們,把國家發給農民工的錢揣到自己懷里,使農民工們無錢無糧最終不是病死就是餓死.他們都是只計較個人得失,卻不以國家利益為重,不為國家經濟建設著想.
讓我們學習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發揚"將相和"精神,讓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