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這難得的好天氣,晚上,媽媽帶我去了極具溫州民俗特點的“攔街福”。
小吃
走進攔街福,最引人矚目的,是街道兩旁溫州的各種小吃店以及為美食癲狂的人們。聽媽媽說,攔街福自古便是人們心中小吃的代名詞。
向前走了幾步,,媽媽突然拉起我的手,穿過擁擠的人群,向“長人混沌”的攤位飛奔而去。“‘長人混沌’在我小的時候是非常有名的!只可惜我小的時候沒錢買。今天好不容易碰見了,我一定要嘗一嘗!”從一位令我有些失望的不是很“長”的人手中接過一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混沌,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哇!這“長人混沌”果然名不虛傳!一股香味在我的味蕾綻放,每一口都令人回味無窮。我這才發現,“長人混沌”是一種民間文化,它是因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文化而著名的,與它的廚師無關。
再向前走,我和媽媽又因為一面寫著“大王燈盞糕”的錦旗而奔跑。其實攤位前圍滿著人的景象我們早已看到,可是我們還是義無返顧地一頭扎進人群中:因為它那令人一嘗便忘不了的又香又脆的味道,準確地說,與長人混沌一樣,是因為它所包含的一種文化。這一種文化,是民間特有的,它見證了勞動者們的智慧!怪不得《詩經》一書“風”、“雅”、“頌”三部分中“風”這一部分是寫得最好的。因為那是老百姓們智慧的結晶。
一路上,還有“縣前湯圓”、“矮人松糕”、“糖人”等等的溫州特色小吃。它們的味道讓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不是古代皇室食用的膳食,而是普通老百姓靠著自己的大腦做出來的。
工藝品
除了小吃,道路中間擺放的展覽溫州民間工藝品的鋪子也是格外地吸引游客的眼球。在這時,媽媽變成了我的解說員:“溫州的河多,各種各樣的船自然也很多。你看這艘蚱蜢船,它是專門乘人的,還有那一艘龍舟,你應該有見過,端午節的時候都有劃的……對了對了,你看那一座小山一樣東西上擺著的,都是米塑。這是一種非常精美的民間工藝品,你看那些米塑做成的人,活臨活現的!”媽媽津津樂道著,沉浸在自己的種種美好回憶中。
在媽媽的講解中,我不禁又一次感受到:民間的工藝品與民間小吃一樣,也是一種民俗文化,也是沉甸甸的,它們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表現!
這一次去逛攔街福,讓我品嘗到了難得一遇的溫州美味,欣賞到了難得一見的溫州工藝品,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也嘆為觀止。而最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民俗的力量,藏在老百姓當中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