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詩: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底小,溪上青青草。醉立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田園生活——據辛棄疾《清平樂·村居》改寫
“噔噔噔”一陣馬蹄聲響徹云霄。我,南宋抗金名將,久經沙場的我,如今已經歸隱田園。今天我來到一個村莊,發現一條小溪常年環繞著村莊,溪上因為是盛夏時節,所以溪上開滿了粉、黃色的荷花。我騎著馬來到一座茅草屋面前,茅草屋雖小,但讓我感到無比溫暖。
這時屋里傳來一陣陣逗趣歡笑之聲,這陣笑聲吸引著我,讓我不禁下馬,來到茅草屋前。只見茅草屋里坐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和老奶奶。他們倆互相用南方口音逗趣。
“老婆子啊,你現在織的棉衣是給誰的啊?”“給大兒子。”老奶奶隨口答道。“那你能不能織一件給我啊?”老爺爺帶點撒嬌地說。“可以啊,改天等這件織好了,給你織一件羊絨衫吧。”我聽出了倆人的口音中帶著酒味,我不禁探了一下頭,只見倆人臉色發紅,不時地發出笑聲。接著,倆位老人又談論了起來。“老婆子,我覺得你給我生得三個兒子真好,大兒子勤勞能干,二兒子心靈手巧,小兒子淘氣可愛。”“那是。”老奶奶毫不可氣地說。說完后又笑了起來,接著又頻頻飲酒。老人的這番話讓我不禁對他們的兒子產生了興趣。
我輕輕離開了二老窗前,來到了小溪的東邊。只見一個赤著胳膊的年輕男子正在奮力地鋤著田種豆。隱隱約約聽到他好像在說道:“加油,如果不努力干,今年就不能有好收成了!”大兒子真的像他父母說的那勤勞能干。
接著,我的視線轉到屋前的一棵大榕樹下。只見二兒子正在非常仔細地編織雞籠。他編好之后把小雞放了進去,可是小雞們卻不滿意,一個勁地要出來,不一會兒就把雞籠啄破了,它們逃了出來。二兒子看看小雞,又看看雞籠,好像在想:唉,真不乖,心血又白費,下回我編個更好、更堅硬的。這二兒子也是真正的心靈手巧啊!
接著,一陣“嘻嘻”的笑聲讓我又一次地把視線轉移到了溪頭。只見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趴在岸上,腳一會兒抬起來,一會兒敲下去。他雖然在剝蓮蓬,可是一點也不專心,一會兒與蝴蝶玩耍,一會拍拍水花,一會兒看蜜蜂采蜜,一會兒與小雞共舞。就算采到了蓮蓬也只是吃一口,然后又去玩了。這真是淘氣可愛的小兒子啊。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詩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大二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