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桌平常有點“吝嗇”。在一節美術課上,老師教我們做手工,我發現自己忘帶膠水了,于是瞅了瞅同桌,心想:“這個吝嗇鬼帶著膠水,她會讓我用嗎?”我一邊想一邊就拿起同桌的膠水,邊用邊說:“美麗的小姑娘,借一下膠水用。”她說:“你可以用,但只能用一點點。”說完便又低頭做起了她的手工。
過了幾分鐘,她突然想起我還拿著膠水,便扭頭一看,發現膠水被我快用完了,于是大叫了一聲很生氣地說:“你怎么能用這么多呢,我怎么辦?我自己還沒用呢!”看著她那副樣子,我心里忍不住嘀咕:“真是個吝嗇鬼,不就一個膠水么,值得這樣生氣,小氣死了!”之后又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那是一次學校的捐款活動。同學們有捐十元、五元的,也有捐兩元、一元的。當時我就想:“看著吧,我這個小氣鬼同桌頂多捐一塊錢。”可出乎意料的是,她從家帶了一個小紙箱,里面裝著零零散散的一角、二角、一元不等的零用錢,算算共有75元錢。
隨后,她把錢全部捐了出去,我好奇地問她為什么捐這么多錢,她說:“平時你總覺得我吝嗇,其實我是想把錢省下來,捐給需要它的人。”從這次捐款以后,我對同桌另眼相看了,甚至對她有些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