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本來就愛自作聰明,自從它從張老師那兒知道自己的筆頭珠是用銥做的,而且人類費盡心血歷經了鵝毛筆、自來水筆才發明創造了它,覺得自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就愈發自大起來。
一天,它從毛筆身邊經過,突然說:“呆毛筆,我多聰明,我連我的老祖宗是誰都知道,你呢?估計你的歷史知識是一張白紙吧!”
毛筆微微一笑,謙遜地說:“我的確不如您閱歷廣、見識多,請問您知道我們家族的歷史嗎?”
“你祖宗——”鋼筆沒想到毛筆會向它請教,先是一愣,后轉念一想:哼,那呆毛筆一定不知道自己的祖籍,我信口胡說,它都會信以為真的,讓我來唬唬它。
于是,鋼筆清了清自己的嗓子:“聽好了,以前有個叫X的人,一天他用馬尾巴做了一支筆,就成了毛筆。”
“哈哈!”毛筆大笑起來,“以前的人用竹簽蘸了墨在絹上寫字,這種筆稱作‘聿’。聿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停下來: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墨水,把極為貴重的絹弄臟了。中國古代秦國大將蒙恬為此十分煩惱,總想著改進的辦法。
一天,蒙恬去打兔子,回來時兔尾在地上畫出一條血跡,蒙恬靈感大發,用兔尾做了支筆,可兔毛有油脂,吸不上墨,浪費了好端端的絹。蒙恬一氣之下就把這支筆丟入一個山石坑。幾天后,蒙恬路過,無意中發現山石坑中的那支‘兔毛聿’濕漉漉的,毛色也變白了。他心念一閃,馬上跑回營房,將它蘸上墨汁,兔尾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寫起來變得非常流暢,字體變得圓潤飽滿。”
“那山石坑是個神坑嗎?”鋼筆驚訝地問道。
“不,是因為山石坑的水里含有石灰質,經過堿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
“你可別哄我,你不是說那是聿嗎?怎么和你的名字不一樣?”
“由于這聿由竹管和兔毛組合而成,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筆’,這就成了后人使用的毛筆(筆)。”
“那為什么你的筆頭不是兔毛呢?”
“因為,后來人們發現時間長了,兔毛易爛,就改用羊毛、狼毫了。”
鋼筆怕毛筆占上風,趕緊說道:“嗨,不管怎么說,人們平常都用鋼筆,你們這些毛筆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正是平淡無奇的毛筆,蘸著或濃或淡的墨水,在竹簡上、絹帛上、白紙上,書寫了燦爛輝煌的數千年的古國文明史,記載了朝代更替的刀光劍影,錄下了中華祖先在文明進程中的每一個足印,留下了鏗鏘上口的詩詞曲賦,還有那浩如煙海的書畫瑰寶……”毛筆昂首挺胸自豪地說。
鋼筆低下了驕傲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