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師留了個作文題目叫《一葉障目》。一葉障目這個成語出自《褐冠子·上天則》。比喻為局部的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不能認清事物的全貌或本質。
雖然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我還有沒領悟太深,但也能領會中的含義。記得爸爸曾給我買過一本成語故事書,其中有一則關于這個成語的小故事:從前,楚國有一個呆書生,從一本書中得到這樣的一個秘密,只要能得到螳螂捕蟬時藏身的樹葉,拿著它便也能將自己隱身。于是,整天去找那片葉子。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終于發現一只捕蟬的螳螂,恰巧藏身在一片樹葉后,就飛身去采摘,忙中出錯,卻將那片寶貴的葉子失落在樹下的落葉堆中。懊惱之余的他,索性將這一堆的樹葉全都抱回家,并讓妻子幫著他挑選。不耐煩的妻子讓他“得到”了那片神奇的葉子!高興萬分的他,在市場上“拿”東西時,還是被人發現并送到了官府,挨了罰不說,還挨了一頓大板子,你說好笑不好笑!
呆書生在自欺欺人,以為他看不到別人,別人也就看不到他。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有些同學犯了錯誤,卻不思悔改,認為是小問題,沒什麼了不起。你可知道,小錯會釀成大錯,大錯會變成罪過!我們要撥開這片樹葉,放眼眺望遠方!認清眼前的事物,做一個不為眼前現象所迷惑的聰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