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下過雨,地上還是濕的,有的地方還積著水,但我卻喜歡這個時候,因為我想起了童年時候的趣事——捏泥狗。
那是以前我小時候的事了。
“爺爺,天為什么老是不下雨呢?”我總是望著深藍深藍的天空發呆,每每總是這樣問爺爺。
“你為什么希望天下雨呀?”
“下雨就有好玩的東西了!”我眨著眼。
“大概是天上沒水了吧。”爺爺給我解釋。
不知道誰家的孩子先開了門喊起來:“明天有雨了!”
果然,當晚就下了雨,但是雨不大。
第二天,我早早就起來了,找了一把小鐵鏟,跑進園子里,選一處黃泥,用小鐵鏟挖了很多泥土,我就用這些泥土捏了很多形狀的小動物,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捏的泥狗。
這只泥狗,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捏出來的。我前后捏了好多個都不滿意,直到捏這只的時候,我吸取了前面幾個的教訓,認認真真地捏。
我先在黃泥里把石頭挑出來,然后摻和點水,像揉面一樣地揉著搓著,搓著揉著,直到柔和時才算揉好,再把黃泥擰下一小塊來——用來做狗的頭部。我把擰出來的那一塊泥捏成了狗頭的形狀,又用一根尖尖細細的木棒勾畫出狗的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還有它的毛。
我又在黃泥中割一塊出來——拿來做它的身體。像剛才一樣,我用一根細細的木棒畫出狗的毛,用前面做的頭跟剛做好的身體捏連起來。我又在黃泥里擰出四塊來,把它們搓細長形的,那是用來做狗的腳,然后用木棒畫出狗的腳趾和毛,再把它們跟狗身捏在一起。
最后的工作是捏狗的尾巴。我用黃泥擰成一條往上翹的尾巴,也用木棒畫出狗的毛樣,再用這條尾巴跟身體捏起來。
這時,爺爺走過來,看見我這只泥狗,笑著對我說:“哈哈,我們家不用養狗了,就用你這只泥狗來守家吧。”我也同意了,擺在家門邊。
這只泥狗是我最喜愛的,我一直珍藏到現在,它是我童年美好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