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聽姥姥說:那時姥姥的家很窮,住的是小土屋,最怕的是下雨。一到下雨天就漏風、漏雨,還經常進水,不時的有大風還把屋頂的茅草給吹落下幾把。遇到雨水大的時候,有的村民家的土屋還被沖垮過,人們苦不堪言。后來,小土屋變成了磚瓦房了,下雨也不再漏雨了,而且比土屋結實多了。可還是有問題,磚屋好是好,可室內的光線、通風都不太好,而且還潮濕,也給人們帶來不少煩惱。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口袋里的錢更多了,于是一些磚屋都“下崗”了,很多的村民都蓋起了小洋樓了,這洋樓又干凈,又漂亮,房屋的質量可好啦,人們再也不用為住房而發愁啦!
姥姥又說:那時家鄉的路可算是個大難題了,沒有什么大路,條條的小路上到處是黃土,人走在上面稍微快一點都會濺起黃土來;偶爾有拖拉機經過,還會掀起一陣小“沙塵暴”。晴天的時候還好,遇到下雨天,真成了攪拌機里的混凝土了,走在上面深一腳淺一腳,兩只鞋子都成了泥鞋了。人們都盼望有條好一點的路,可是那時候太窮了,哪有錢去修路啊。后來,人們的日子好過一點了,家鄉終于有了石子路了。這石子路可比黃土路好多了,走上去再也不會揚塵了。可是石子有棱有角,有時候會把自行車的車胎給扎破,給出行帶來很多的不方便。現在政府有錢了,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了,家鄉的路也來了個大翻身,一條條石子路搖身一變,變成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寬闊、平坦、潔凈,人和車走在上面四平八穩。
姥姥還說:那時農村用的是土灶,做飯時煙熏火燎的,做完飯還得將草灰扒出來,即不干凈又不衛生,有時還會嗆得人直流眼淚。后來,土灶變成了煤球爐,這火爐比土灶強多了,一根煙囪通到屋外,再也不怕煙熏了。可是用煤球爐做飯做菜太慢了,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現在家家戶戶都換上燃氣灶和電磁爐了,燒飯做菜,又香又快,還特別干凈。
家鄉變了,港城變了,一切都變了……看著日新月異的鄉村,我真為家鄉的飛速發展、變化感到高興。我堅信,家鄉港城將來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