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一個人獨自面對生活,還有如此自信的,實在令我難以想象。我看完了《魯濱遜漂流記》,我無法想象魯濱遜在一個孤島上,這里沒有干凈的自來水,沒有煤氣灶,無法做飯,沒有房屋,不能宿營。還打不通手機(jī),無法與別人聯(lián)系、溝通,沒有父母的體貼呵護(hù)。面臨的一切都是孤獨的,這里只有泥土、只有大海,還有一些動植物,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所存在的。一滴甘甜的淡水、一個燃燒的火苗,都需要用雙手來完成。自力更生,再向魯濱遜發(fā)出嚴(yán)峻的挑戰(zhàn)。在這種無食無衣無房的情況下,魯濱遜能永遠(yuǎn)保持一種樂觀向上、勇于奮斗的理念,真的是難能可貴。如果換做我,那還不如淹死大海算了。而魯濱遜能在荒島上生活28年2個月9天,這不但是他不服輸?shù)乃枷?,超?qiáng)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有豐富的社會經(jīng)驗,魯賓遜在島上從來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的生活,這,也許是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受人們喜歡的原因。
這本書記敘了17世紀(jì)中葉,魯濱遜·克魯索出生在英國約克市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而魯濱遜不喜歡過平靜無聊的生活,于是他開始海上探險。而由于貨船出事,魯濱遜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陷入絕境的魯濱遜以人們難以想象的堅強(qiáng)和毅力,勇敢地向各種困難挑戰(zhàn):他從失事的大船上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屋周圍打上了木樁,他還在船上取了些食物,而這些食物還遠(yuǎn)遠(yuǎn)不夠,他又開始打獵,但有時候會餓肚子。于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后,他終于吃到了屬于自己的勞動果實。憑著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使自己生存下來,而且還救出了一個即將被土著吃掉的俘虜“星期五”,之后又發(fā)生了許多令人離奇的故事。
總之,當(dāng)我們遇到挫折,應(yīng)該積極面對。“天不總是藍(lán)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才可能一帆風(fēng)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jī)。所以只有奮斗,才能創(chuàng)造不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