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爸爸帶我來到故鄉給爺爺上墳。
我看著爺爺的石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爺爺生前的事。那是爺爺得了晚期的胃癌,生命危在旦夕。我的叔叔、大伯們紛紛趕來,他們把躺在床上的爺爺圍個密不透風。我來到爺爺床前,叫了一聲“爺爺”。
爺爺應了一聲“乖”,那一聲是多么的脆弱,又是多么的慈祥。爺爺用那雙很大,很瘦,也很粗糙的手握著我那雙小手,瞬間,我感到無比溫暖,瞬時又不見了,我的手被松開了,當我再伸出小手尋覓溫暖,尋覓凝視的時候,再也看不見了那消瘦的手,任憑熱淚盈眶也無濟于事。
爺爺已經走了,永遠地走了,永遠地走了,他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哇哇大哭了起來,呼喚著爺爺。爺爺帶走了溫暖,帶走了我的熱淚。
那次,我哭了。哭在大家眼里是很丟臉的事,但是不同的場合決定著它的意義。比如分離時或死別時哭是光榮的,而為挑剔飯菜時或要零錢時哭是可恥的。
我希望大家不要為挑剔飯菜和要零錢而哭。要堅強,不要當無賴。但是為懷念而哭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