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規的商場或大型的超市成了人們的購物的天堂。隨著“新一百,新生活”的開啟,人們不但重視購物的環境,更重視食品的質量。于是,食品衛生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在超市場,在行行色色的人群中,他們在拿食品的時候,不忘對生產的日期和保質期研究一番。我們都曉得,食品只有貼了“QS”質量安全的標志才允許進入市場銷售。可是有此標志的食品一定安全嗎?
前幾天,我吃了一杯酸奶。吃到一半,覺得味道不對勁,怎么那么酸?我又拿出另一杯,一嘗:味道不一樣!我叫媽媽來嘗嘗,她也說這杯壞了。我們挺納悶,保質期沒過呀,怎么會壞了呢?更糟糕的是,這杯酸奶害得我當天下午就發起高燒,掛了兩天鹽水才逐漸康復。
一杯酸奶在家里揭起了一場風波,先是埋怨誰買的?緊接著把目光投向了超市,更多食品質量把關的可信度進行了議論。作為當事人——受害者,此時暫時成了旁聽者。后來我靜下來細細想了想,心里納悶的是:沒過保質期的酸奶怎么會變質呢?我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分析: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廠家沒有把好質量檢驗關;二是商家沒有按規定保存。也許你會問我:怎么不找超市討個明白,實話實說,當時我們已經把小票都丟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我們都明白即使有千張嘴也難為無米之炊!
其實類似我的事已經發生過很多回了,報紙上也沒少登??缮碳宜坪跏煲暉o睹,仍然我行我素。這樣大大傷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每當消費者投訴時,商家、廠家互相推卸責任,把問題踢來踢去,很少有自我反省的。我親眼看到在一家超市里,有幾個顧客因為沒過保質期的牛奶變質,和超市經理發生爭執,經理堅決不承認是自己的錯。
在這種情況下,我更加意識到食品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在超市購物時,首先要看包裝上有無“QS”標志和廠家。其次,要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盡量不要購買保質期快到了的食品。向廣大同學提個醒:千萬不要去小店買一些五角一元的零食,因為它們大都是“三無”產品,一旦吃壞了肚子,叫誰負責呢?最后要提醒的是,這個心眼要長好,保管好你的小票,這是你的護身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