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河。聽媽媽說,這里原來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碧綠、恬靜,令人神往。遠看它是那樣的綠,綠得像一條翡翠色的綢帶飄向遠方;近看它是那樣清,清得可以看見河底那游動的魚蝦和那各式各樣的石塊。
清晨,曙光下,碧波閃閃,河面寂靜,中午,太陽照得小河波光粼粼。微風拂過,水面上蕩起了一道道波紋,映在水里的清山綠水,一會兒縮小,一會兒聚攏,一會兒散開,像調皮的魚兒在那里游泳。傍晚,晚風推著波浪,滾動著碧綠的漣漪。一輪燃燒著的火球,悄悄
地向西邊滾去,散著萬縷耀眼的光芒,給小河披上了一件絢麗多彩的夢幻彩衣;夜晚,那彎彎的月牙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小河上,是那樣的溫柔。
年多么令人陶醉的景色!可是如今,這里一片狼籍,美好的景象不復存在了。當我看見這慘不忍睹的一幕,我的心都碎了。
河水渾濁不堪,魚、蝦、蟹已經不見蹤影了。河邊小廠的污水排放,污染了水源,破壞了水質。最使人惡心的是小河成了垃圾處理場,人們把垃圾往河里倒,小河兩邊的垃圾堆里,綠頭蒼蠅成群結隊地飛舞著,“嗡嗡嗡”地顯示著它們的勝利。下雨了,水漲了,把垃圾沖得滿河都是。當我每次路過這兒時,總是呆呆地望著那條被人們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河,我似乎能聽到小河媽媽的哭泣聲,他在想我訴說著,向我抱怨著人類的胡作非為!
也許家鄉的人們是喝著小河的水長大的,他們似乎聽到了小河母親的心聲,今年,當我再次來到小河邊,驚喜的發現:小河里沒有一點垃圾。為此我采訪了村長王伯伯,他說:“我們現在正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進行了村容村貌的整治,街道上每隔幾十米就擺放一個垃圾筒,垃圾有了‘家’,再請專人負責處理。還組織了群眾在小河兩岸植樹,保護母親河……”
看著緩緩流淌的河水,我仿佛聽到小河媽媽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