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一整天都是陰沉沉的,灰色的陰云鋪天蓋地,太陽一整天都沒露臉了。晚上去上補習班,走在路上,看見與山相接的那一塊灰黑色天像刷了胭脂似的紅成一片。我歪著腦袋想:這來歷不明的晚霞是預示著明天要天晴呢?還是要下雨呢?說是“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可是為什么是朝霞不出門,晚霞卻可以行千里呢?帶著疑問,我查閱了資料。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原來當日出和日落的時候,太陽光都得透過大氣層才能照到地面。這時候如果大氣層中有許許多多的水汽和塵埃,就會把那些波長短的都散射掉,比如:青,藍,紫,這三種顏色經過大氣層之后就無影無蹤了。而篩選后只剩下波長長的紅,橙,黃一些顏色,它們就在天空中展開了火紅色的畫布,形成了美麗的朝霞和晚霞了!
日出時候,如果大氣層中的水汽多,往西邊照的太陽光就被散射成橙紅色,出現了朝霞,如果邊上有云朵,也會被渲染成赤色。白天的時候,水汽就開始蔓延到中間,稀稀瀝瀝的小雨當然就灑下來了!日落時正好相反,如果東邊的水汽多,朝著東邊照的太陽光就出現了紅色。水汽在東邊,不會再回到中間,等于過了危險期,就可以出行千里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陽光已經照進了廚房,天空中一朵云也沒看見,只有大太陽在那里耀武揚威!
晚霞的來歷就這樣被我搞清楚了,以后看見朝霞的話,出門是得事先準備好一把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