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提起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我就會有一種忿忿不平之感。然而,我在今年暑假細細品讀名著《西游記》時,卻驚奇地發現它背后原來有著太多的感動。
眾所周知,當年的“齊天大圣”——孫悟空由于神通廣大又無法無天、闖禍太多,被如來佛壓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是唐僧把飽受煎熬的他解救了出來。知恩圖報的孫悟空從此做了唐僧的大徒弟,忠心不二地保護唐僧去成就大業——西天取經,并靠著自己的機智勇敢和火眼金金幫助唐僧一次次化險為夷。可是頑猴畢竟是頑猴,他又因野性難馴闖了不少禍,如:不但偷吃了人家的千年人參果,還砸了人家的寶樹。無奈之下,唐僧只好向觀音求救,并在觀音的幫助下誘騙他戴上緊箍咒,從此再也摘不下來了。每當孫悟空“犯錯”時,唐僧就會雙手合十念起緊箍咒來,疼得孫悟空在地上抱頭打滾。每當看到這情景,我就會想:人犯錯了難道就不能好好開導,而非要受這樣殘忍的折磨不可嗎?也不知觀音那大慈大悲的“菩薩心腸”跑哪里去了?更不知唐僧那連一只螞蟻都不忍心踩死的“慈悲之心”又跑到哪兒去了?
終于有一天,唐僧師徒憑借執著的信念歷經千辛萬苦取到了真經,成就了大業,孫悟空也因此被封為“斗戰圣佛”。高興之余,功成名就后的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求觀音摘掉他頭上的緊箍咒。觀音用手指了指他的頭,笑而不答。孫悟空連忙用手摸了摸自己的頭,這才驚奇地發現自己頭上的緊箍咒不知何時已不翼而飛了。
望著這情景,我終于發現自己以前錯怪了觀音和唐僧——讓孫悟空當時戴上緊箍咒,看起來雖然有些殘忍,可實在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萬般無奈之舉??!也許當時唐僧念緊箍咒時,他的心里比孫悟空還要痛上一萬倍呢!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也許就是一個人的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吧!試想如果當時不對孫悟空的頑性給予一些強制約束的話,孫悟空非但成不了佛,受遭殃的恐怕也不止那些千年人參果和那顆人參果寶樹吧?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孫悟空的“成佛”經歷證明了這一點,我們的成長難道也不應該是這樣嗎?敢問如果我們的家長、老師平時不對我們進行一些必要的“硬手段”,而一味地靠苦口婆心地“開導”管用嗎?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同學們,為了我,為了你,為了我們家庭的幸福和社會和諧與穩定,讓我們一起來爭做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