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讓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完整系統地介紹了海倫·凱勒豐富、生動、真實而偉大的一生。
事情發生在十九世紀末,美國的南部亞拉巴馬州的塔斯甘比亞鎮。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后,只有幾個月時,因發高燒而導致雙目失明,聽力喪失。
海倫·凱勒小時侯,脾氣非常差,所以她的父母不得不在她七歲時,請了一位叫安妮的女教師。安妮發現海倫·凱勒的身上,蘊藏著對生活強烈的追求,她便決定將海倫·凱勒培養成有用的人。安妮先教她拼單詞。她一開始很容易搞混,可自從她學會了“水”(water)這個單詞之后,她便一下子學會了許多單詞,比如“父親”(father)、“母親”(mather)、“妹妹”(sister)、“老師”(teacher)、等很多單詞。自從海倫學會了“水”這個單詞以后還不到4個月,她快速地進步從不停頓,到了當年的8月底海倫學會了625個單詞。接著富勒小姐又教她說話。最后終于成為社會活動家和教育家。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這么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
創造這一奇跡,全靠一顆不屈不饒的心。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這就是不屈不強的----的海倫·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