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竹源。一看這名字,就知道我的家鄉是盛產竹子的吧!竹源,竹源,真是個美妙的名字,我們這兒的人都以是她的兒女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竹子是我們村的財寶,我們的一切都來源于它。如果竹子沒有了,竹源村就不存在了。我對這句話理解非常深刻,所以我們這的孩子懂得保護竹子,從不任意破壞竹子的生長。
它的枝干雖然不像大樹那么粗壯,但韌性很好。不容易被折斷,做起東西來也比較牢固。一個個的節,細細長長的竹葉,一年四季常綠,充滿了勃勃生機,給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有人稱贊竹子是“虛心竹有千千節”,在人們的心中它是虛心者的象征。它也是許多畫家的筆下之物。
竹子不但外形美麗,對人的用處也很多。
它看似平淡,卻奉獻一生——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用竹子做家具。有的竹子做木筏,有的做筷子,有的做椅子,有的做桌子——家中竹子做的東西數也數不清,真是五花八門啊!
過年時,我們這的人一定要把冬筍給擺上一盤或幾盤。那味道簡直是“此菜只應我家有,別人能得幾回吃!”那時的竹筍是藏在地下的,很鮮,很嫩,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春天長出的筍叫春筍,大家都說雨后春筍。所以一到春天下雨停了時,我們幾個孩子都跑得無影無蹤了——都去挖筍了!而到了筍長得差不多時,人們便不去挖了,因為要‘傳宗接代“嘛!
竹的高風亮節,竹的剛正不阿,竹的高尚品質,竹的默默無聞——我都喜歡。我愛家鄉的竹子,我想大聲地喊:“我愛你,家鄉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