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釣魚的啟示》一書中,作者回憶了他十一歲時的一段經歷:那天夜里,“我”和父親去釣魚。在離鱸魚捕撈還有兩個小時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雖然四周并沒有人,但“爸爸”還是叫我把鱸魚放回湖中去。“我”看著這條大大的鱸魚有那么一絲絲不舍,但最終還是把魚放回了湖中。
是呀!這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還要面臨很大的道德問題,放了,就損失一條大魚;不放么,又違背一個道德問題。這種道德問題在我們生活中已經多得數不清。當你買東西老板多找了你10元錢,你會收下嗎?當試卷上老師給你少扣了10分,你又會怎么做?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卻是考驗我們道德水準的問題。
記得前幾天,我在影院的地上看到了5元錢,我表哥立馬把它撿起來放到了口袋里。我說:“哥哥,這是別人掉的,你為什么占為已有?”哥哥說:“什么嘛,不就是5元錢嘛,用得了那么認真嗎?”我說:“你不能占有已有,失主或許就因為掉了這5元錢而不能買電影票了。”哥哥聽了,臉紅了,他立馬將這錢放回了原位。
一個人需要這樣,那一個企業也要這樣。前兩年的“毒奶粉事件”為什么鬧得沸沸揚揚呢,追根到底,就是一部分企業在金錢和誠信中選擇了金錢。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在奶粉中添加了有害物質,這樣既害了人也害了自己。
一個人要想擁有高尚的道德是艱難的,所以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