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詩,從《全唐詩》到《宋詞》或《陶集》我都愛讀。每次翻閱,總能受益匪淺。
在我看來,這些詩中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是古人留給今人的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讀詩時,就像在與他們談話,與他們同喜同樂,同悲同憤,何樂而不為之?
可要說最喜歡,恐怕還屬周敦頤的《愛蓮說》,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每次讀時,總會有新感受。
第一次讀時,我還是個小孩子,看詩只不過是一掠而過,從不去細讀,即便是那些文詞華美的詩,也只不過是浮光掠影。可只是那一眼,我就記住了,想忘也忘不了。
后來,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時不時的寫上幾首詩,賣弄才華。總希望自己像蓮一樣,能夠纖塵不染。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個我們做不到。因為社會就像一口大染鍋,從我們幾個月大時就開始不知不覺地影響我們,使我們開始改變。
我們變得穩(wěn)重、冷酷,甚至有些玩世不恭。我們身上穿的是李寧,腳下踩的是安踏,帽子可能是阿迪達斯的,背心可能來自喬丹。嘴里說的是“OK”,手上玩的是PS游戲機。就像水邊滿是棱角的石子,漸漸被磨平了性子,從而變得平凡。就像從淤泥中走出的人,身上沾滿了污垢。
我曾經(jīng)也想保住這些棱角,可都失敗了。后來我明白了,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就難免要受到它的影響。于是我學會了:燈開了,那是一個普通的我;燈滅了,那是一個身在世外、纖塵不染的我。可以像嬰兒一樣蜷縮著身子,也可以像小時候撅起小嘴,若如瞪大眼睛,幻想著自己在一片草原上騎馬,在小溪邊玩水,在山谷中歌唱,在花叢中品味著自然地芬芳!那時,我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可以在天地間自由翱翔。我的心靈沖出屋去,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后,住在一個湖邊的小木屋里,與世無爭地生活著。雖然我知道我做不到,但到那時,我還會像現(xiàn)在一樣,燈開了,那是一個普通的我;燈滅了,那就是我的世界,我會在夢里過上夢想中的生活。
我希望自己是一朵蓮花,即使生在淤泥中,也會保持一分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