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織毛線的人來說,拆線是最大的痛苦。自己辛辛苦苦織起來的東西,轉眼就沒了。
在學校課余毛線編織班里,織毛線我不咋樣,拆毛線倒是一大“特長”。據同學的不完全統計,我失敗后拆線的次數不下10次,也因此穩坐了“拆線大王”的寶座。
雖說“拆線大王”也是個王,可它卻是個臭名遠揚的王,我好幾次想下這個“寶座”,卻都以失敗告終。誰叫我織帽子的技術太差?每次織錯了,就得拆。
織難拆易,只要我輕輕一拉,毛線就會從木針上“脫尖而出”,每看到“脫尖而出”,我的心就會流一滴血,我辛辛苦苦織了大半的帽子,竟然就這樣消失了。找老師幫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恐懼:我真害怕老師會說出“拆”這個字,這樣我的同學就會幸災樂禍的給我記上一分。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織成功一圈,有了點成就感,老師卻說我織錯了,要拆!拆,我害怕這個字,更害怕做這件事,可沒辦法,誰叫我織錯了呢?我機械又匆忙地走回位置,又開始了這自我折磨的工作——“嘩,嘩”,帽子像水一樣,一下就化成了“毛線河”。我想不通,為什么織毛線那么困難,拆毛線那么容易?
我敢肯定,我的毛線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毛線,因為拆的次數太多,好多地方都扭轉糾結在一起,從遠處看,有點像一只粉藍相間的蛇。
老天,我一定要下“拆線大王”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