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今年83歲了,可她眼不花,背不駝。她有一雙粗糙的手。外婆年輕時養(yǎng)過蠶,種過地,養(yǎng)成了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xí)慣。
平時,縫紉剩下的每一根線頭、每一塊布頭,她都要留下來,還說:“一寸線三寸紗啊。”每一張拆開的包裝紙,她都壓平、疊好,再扎起來備用。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外婆愛惜糧食的事。
我每次吃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米飯撒到了地上。可這時,外婆皺了皺眉頭,臉上的皺紋更加深了,樣子看起來,非常心疼。我沖地上瞟了一眼,然后漫不經(jīng)心地說:“別管它了!”然而外婆卻彎下了身子,把米飯一粒一粒揀起來,向廚房走去。
“外婆可真是農(nóng)村人,掉了幾粒米飯算什么!”我想。緊接著過了幾天,我發(fā)現(xiàn)廚房的小涼臺擋板上放著飯粒,還放著一些面包渣。又過了一天,我洗碗的時候偷了懶,把粘在碗底的爛面條倒在了草叢中就不管了。
可又過了一下子,涼臺上又增加了一些面條干。這時,我聽到?jīng)雠_上有“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我一看,啊!是麻雀在啄食,我馬上把外婆拉進了廚房,“看,鳥!它們跳來跳去,吃的可歡了!”我對外婆說。這時,外婆慈祥地笑了。
啊!我仿佛看見外婆臉上的皺紋也笑了起來。她拉著我的手走出了廚房,親切地對我說:“農(nóng)村有句俗話‘一粒米七擔(dān)水’。你算算,你掉了的那些飯粒,那是多少擔(dān)水換來的呀!浪費了誰不心疼?這在農(nóng)村那里還可以喂喂雞鴨,在這里,哪怕喂喂鳥也好呀!”我聽了,心里很慚愧,心想:“我以后不浪費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有用的”外婆,謝謝您!江山中山小學(xué)四
(2)班何雅倫指導(dǎo)老師邱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