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餐盤里躺著幾個白白胖胖的、小小的蛋——這不是鵪鶉蛋嗎!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吃過著鵪鶉蛋,不知已經有多久沒見過了。如今,又看見了它,這實在叫我激動不已。
我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吃過鵪鶉蛋的。
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老師都要給大家發鵪鶉蛋,一人兩個。白色的蛋上面有黑色的花紋,像是用顏料涂上去的一樣。我那時特別喜歡鵪鶉蛋,胖乎乎的小手緊緊地把它們握在手心里,惟恐別人把它們搶走了。直到吃完了其它主食,我才小心翼翼的張開手掌,慢慢地剝開蛋殼,一小口一小口咬著這個小小的、可愛的蛋,慢慢地嘗著,只覺得它很好吃。
那時,幼稚的我還不懂事,聽著別人說“鵪鶉蛋”,我就順著發音念成了“安全蛋”,因而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安全帽”,小小的我心中起了疑惑:這“安全蛋”怎么能當作“安全帽”戴在頭上呢?她那么小,豈不是會被砸碎?
現在,對于著誘人的鵪鶉蛋,我又有了新的看法。
有一次,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獵人帶著他的獵狗去打獵。在一叢茂密的草叢旁,有一只灰色的鵪鶉媽媽.它唧唧喳喳地叫著,撲著翅膀跳來跳去。獵狗看見了獵物,一個箭步沖上去,捉住了鵪鶉媽媽。可為什么這只鵪鶉不顧生命危險地蹦跳,而不是躲藏起來呢?原來,鵪鶉媽媽在發現人來了之后,為了不讓他們捉住自己的孩子,便蹦跳著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它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孩子的安全。果然,附近的草叢中有一窩唧唧喳喳的小鵪鶉。
原來,這可愛的鵪鶉蛋不但好吃,還藏著這樣一份感人的故事啊!我喜歡這美味的鵪鶉蛋,這感人的鵪鶉蛋,這童年的鵪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