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書,如果每天不翻翻幾本課外書,心里好像揣了個小兔子七上八下的,這樣的習慣已經持續了七八年了,雖然我不過才十歲。
聽說從出生后幾個月開始,媽媽就和我一起閱讀了,所以八個月以后,照顧我的大姑發現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不看著書就不吃飯,以至于那本《我的第一本英語小百科》上沾滿了飯粒。后來每天晚上媽媽要讀書給我聽,慢慢地,我也養成習慣,每天睡覺前不看書或不聽書就無法入睡。
當然我最愛的書是與科普有關的,非常幸運的是我三歲時就得到了一本圖文并茂的《世界恐龍大百科》,里面有200多幅精彩圖片,讓我在整整兩年的時間里對它愛不釋手。五歲時我又得到了一套劍橋少兒百科,這套從英國劍橋引進的DK叢書,印刷精美,內容豐富,圖像栩栩如生,文字生動形象,有詳細的實例和流暢的故事,把我帶到了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神奇世界,至今它們都是我睡前的朋友。
五歲時我閱讀的是這套書的《生物百科》,那時這種大16開的銅版書對我而言太大太沉了點,我只好把書靠在一只和我差不多高的絨毛熊的背上,才能閱讀。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古生物,里面有我的老朋友恐龍,也有很多我不熟悉的哺乳類動物,還有很多神秘的海洋生物。我第一次知道了日本人是很貪婪的,他們用鋒利的索標槍殘忍獵殺各種鯨類,導致那些可憐的鯨不得不被迫離開自己祖祖輩輩都要回來生育的故鄉,附近海域的生態平衡就這樣被破壞了。昨天我又在電視上看到日本人還逮捕了反對他們獵鯨的國際環保人士,難道他們不知道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嗎?他們沒有權利這么瘋狂對待應該和人類平等的動物朋友!
六歲開始我的興趣擴大到《科技百科》,其中《向太空出發》讓我深深地入迷了。我無意間翻到《有趣的航天員生活》,對航天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到我國的神六神七升空,才明白中國的航天員的食品最美味,有魚香肉絲等川菜可以選擇。在《航天飛機》那一節里,我驚異地發現太空中也有垃圾,人類發射航天飛機后,那些使用完畢的燃料桶還在以至少每秒280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環行,成為可怕的太空垃圾。在《地球,地球》這一部分,《嚴重的環境污染》讓我瞠目結舌:“采礦破壞自然景觀,化學藥品污染水源,滲漏的原油污染海水,工業廢氣污染空氣,廢棄物污染整個海洋,垃圾污染整個地球,核輻射威脅所有生命的生存!”看來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共同把地球恢復到從前的潔凈世界!
八歲以后我終于對《文明百科》有了興趣,弄清楚了構成人的每塊肌肉骨骼,一具媽媽不敢看的骨骼標本,對我來說不過是206塊特殊零件的組成。在《人體的奧秘》中,我知道了《分工合作的腦》,左腦負責數學科學棋藝等需要抽象思維的工作,右腦負責藝術音樂舞蹈等形象思維的工作,所以學校的功課每門都重要,左右腦要換著工作才最健康。在《萬里長城》的介紹中我發現有成千上萬修建長城的軍民因勞累而亡,這被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偉大工程是用前人的生命和鮮血鑄成的?,F在我十歲了,從《生命的誕生》讀出了每個人獨特的力量:我們都曾戰勝過近50億個對手才來到這美麗的世界,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生命,應該和所有生物團結起來,一起建設更加美好健康的地球家園!
這就是我以書為伴的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