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源
--讀《創新作文?素材之十八》
“討論如何保護中國文化”有感而作
“如果你的女友改名叫珍妮,你怎么能送他她一首《菩薩蠻》?”
“英語充其量只是我們了解世界的工具,而漢語才是我們文學創作的根,我們真正的源。”
--于光中
是的,當她改名叫、珍妮,送她菩薩蠻已經沒有意義,她懂不得詞里的真心,也明白不了字里的情誼。因為,她離開漢文化之源而去。
我們能夠感覺到,有人已經不愛漢語文化這泓甘甜清冽的泉水,他們追求的是可口可樂帶給舌頭的刺激。我們能夠看到,有人已不屑于牛郎織女的鵲橋之期,他們追求的是不懂得美貴含蓄,他們要的是張口閉口“我愛你”的直白之語;我們可以看到,有人嘲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們捧起油炸上午肯德雞;我們可以看到,有人大吹黑色土氣,把三千青絲弄得色彩斑駁,對人說:“看,這才是潮流的氣息”。
悠悠五千年的漢語,就這樣被有些人逐漸忘記,迷途的人們,請你們牢記:漢語才是我們文化的源地。
我們的七夕,怎么就不如外國的美麗?你可知它的背后,有多少女兒淚流和男兒的嘆息。文人騷客的華采篇章,難道賽不過區區的幾句英語?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樣的深情,那般的厚意,怎可忘“七夕”?
難道美夫人含蓄真不敢露骨的表情達意?表達你有勇氣,不必暴跳如雷地大吼:“老子跟你拼了”,可以換一句:“雖千萬人,吾往矣!”更顯從容,更有胸襟。
請愛惜青春的發絲,不要讓它受委屈。青絲下垂,可以讓人走入幽境,而一頭金黃,只讓人看到怪異。
漢語是我們的文化之源,精神之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讓我們用英語作工具,開挖溝渠,讓漢語之流源遠流長,更增芬芳。
回去,送你女友菩薩蠻,請她不再叫珍妮,漢語,才是我們的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