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茅屋低小,溪上清清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
在一個村子里,人們都在辛勤地勞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生活。
一戶人家,他們的房子茅檐低小,房子旁邊有好看的雅景:青青的綠草、鮮艷的花朵、清澈見底的溪水、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讓人忍不住想躺在上面,嬌脆欲滴的花朵讓人忍不住摘一朵戴在頭上,清澈見底的溪水會讓人忍不住去洗把臉。
房子里,兩位老人拿著酒杯,互相敬酒,兩位老人都經過了時間的“洗禮”,皺紋爬上了額頭,兩老都醉了,用地方的口音逗樂對方,嗯,誰家的老人這么閑?
他們的大兒子在東邊種著豆子,一邊擦著汗,一邊仰望的天空,可能在想,今年一定風調雨順,豆苗們快快長大,豆子一定有個好收成,賣了錢,好給爹娘買好吃的。
二兒子在小院里織雞籠,他好不勤快,看著他嫻熟的手法,一看就是編織高手,嘿!你別說,那雞籠織的可好了,他的手可真巧啊。
三兒子一看就是一調皮樣兒,他呀,最喜歡偷著玩兒,他正趴在溪邊剝蓮蓬哩!他時不時往嘴里扔幾顆,時不時往荷包里塞幾顆蓮子,準備出去玩的時候吃。
晚上,夜幕降臨,月亮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面紗。人們從山上扛著鋤頭回家了。
村中,燈都陸陸續續熄了。可兩老家的燈沒有熄,他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好不開心,好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