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二中舉行了分班考試。語文試卷很簡單,數學有點難。我把我認為有些難度的題目記了下來,回家問爸爸媽媽應該怎么做。
第一題:1+2—3-4+5+6……就是正兩個數,負兩個數,問前2001個數加起來是多少。這個問題有些數學競賽的味道,我七做八做,等于1。至于算式,我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意義,算是蒙的吧,因為這種類型的題目,大多都等于0、1。回家后,媽媽給我講解了題目的做法,原來先不看1,看后面的數,就得出了+1—1,+1-1不就等于0了嘛,所以最后只剩下1了。唉,我怎么沒想出來呢,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第二題:假如做出一個比地球赤道還要長1米的鐵絲圍成一個圓,套在赤道上,就形成了一個圓環。兩個圓環之間有縫隙,問哪個動物是可以通過的最大的一個動物。A:螞蟻。B瓢蟲。C青蛙。D:貓。我想,地球赤道那么長,周長增加1米,半徑增加的不只有一點點嘛,那肯定是最小的螞蟻了,所以我算都沒有算就寫了A。媽媽后來計算給我看了,半徑增加了15厘米,也就是說,可以通過的最大動物是貓。于是,媽媽說我:“想都不想就寫,想當然的做題目行嗎?”
第三題:有甲、乙兩只表,乙一小時比標準時間慢兩秒;甲一小時比乙快兩秒,問甲一小時:A比標準時間快。B:比標準時間慢。C:不快不慢。D:無法確定。我想,乙慢了兩秒,甲比乙快兩秒,也就是說,甲應該和標準時間一樣。但爸爸不知道怎么個計算法,說甲比標準時間慢,并且說:“像這種題目,不可能是一樣的,要不然這題出的就沒有意義了。”唉,我怎么就不會拐彎呢?
完了完了,錯了三題了,這次考砸了。真后悔,如果我再仔細一點,這三題也許都能作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