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學了一個故事,叫《葛洪苦學》。這個故事講述了葛洪,是丹陽人,家境貧寒沒有書童陪伴。院落破敗不整,雜草叢生,常常要用手分開雜草才能出門,用手推開亂草才能進屋。多次遭遇火災,家里的藏書都焚燒一空。于是葛洪便背著書箱徒步,四處尋訪借書,賣掉柴草的錢買紙抄寫,點燃柴草借光讀書。
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像葛洪一樣刻苦讀書,寧可一日不吃飯,不可一日不讀書。如果都有這樣的精神的話,我們的學習成會很好的,就是因為我們沒做到,所以有很多學生的成績一直是不好的。
為什么這樣要求哪?因為只有刻苦,才能學有所成。葛洪后來就成了我國古代著名的化學家。
下面我舉兩個例子吧。
我們班有個同學叫王子文。他學習原來還挺好的,可是因為他現在迷戀網吧游戲,變得沒心思讀書了。所以,這次期末考試學習成績就從原來班級里的第一名一下子降到了第四十六名!老師批評,家長也生氣,自己也很難過。
再說杜丁一吧。他原來可是我們班里有名的“搗蛋蟲”,上課愛做下動作,不注意聽講,有時候還愛惡作劇,說俏皮話,破壞課堂紀律。同學們對他都挺有意見的。他不用心學習,自然,成績就不好,在我們班一直排在倒數第一第二名。每次開家長會,他媽媽連頭都不敢抬,感覺沒面子。可是,這學期,人家杜一丁整個換了一個人,上課認真聽講,肯動腦筋,積極發言,認真完成作業,真的成了一個學習刻苦,自覺性非常強的好學生。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話一點不假。這學期期末考試,杜一丁語文考了95分,數學考了93分,英語考了92分,一躍進入先進學生的行列。這難道不是勤奮學習取得的結果嗎?
今天學了《葛洪苦學》的故事,對照我們身邊的實際例子,對“勤奮”、“刻苦”的含義和意義,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收獲。我們每個人都要像葛洪那樣“寧可一日不吃飯,不可一日沒書讀”才行。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好,取得好成績了。所以我要堅持刻苦學習,雖然我們今天有了好環境,但我們更應該去珍惜這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