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的我,已是一位克隆專家。自從人類掌握了克隆技術之后,克隆就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這天,我們在實驗室里正討論著要克隆出古代翼龍,為人類造福。可問題是,沒有恐龍的基因,怎樣去克隆呢?同事正在商量著,突然,考古學家布勒卡闖敢了進來,邊跑邊叫:“好消息,好消息!在亞馬遜平原一帶,我們發現了大量古代翼龍的活動遺跡!我想,這對我們的克隆應該有所幫助。”他這一說,我倒有了辦法,隨之問道:“那兒有完整的翼龍化石嗎?”布勃卡略一沉思,回答道:“我想應該有。”于是我們踏上了尋找化石的旅程。
來到亞馬遜平原,我們不畏艱難險阻,經過努力,我們終于在一個懸崖上找到了小翼龍的化石。
由于急于知道結果,我們興沖沖地來到暫時駐扎在山下的實驗室。回到實驗室,我們立即做起了實驗。當高溫把化石融開后,一個同事從一公一母兩只小翼龍的身上取出了兩個僅存的活細胞。我把兩個細胞里的細胞核取了出來,再把1號的細胞核放入2號細胞的細胞壁里,成為一個新細胞。最后。我們小心翼翼地將這個新細胞植入取所有細胞的鵪鶉蛋里放入培養液里培養。不到幾個小時,一只小翼龍就出來了。由于它的卵比原來縮小了好幾倍,所以它最大的體型也不過長到1.5米。
當小翼龍被孵出來之后,我們又修改了它的腦程序,把它變成一只食草型翼龍。這種翼龍飛行速度可以按個人要求調節,最快可達每小時40000千米。用這種翼龍代替了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空氣不僅不會再被污染,人類的生活也會越來越方便。對了,差點還忘了說,這種翼龍吃惡性雜草,偶爾也吃些害蟲,絕對不會破壞莊稼和樹木。
我們立刻向有關部門報道,他們都認為這個辦法好。于是,這種翼龍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