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在家津津有味地看《社會主義榮辱觀讀本》,對其中的“八榮八恥”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八榮八恥”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我在7月15日的《南湖晚報》上看到一篇報道《太平橋下上演“奪面大戰”》,覺得圍觀群眾太不應該了。事情是這樣的,一輛裝滿面條的貨車在王店鎮太平橋側翻,隨后發生了不光彩的一幕——部分圍觀群眾竟然哄搶面條??粗掌闲募比绶俚乃緳C跳入水中與哄搶者展開了奪面大戰,我心里不是滋味:一箱方便面能值多少錢,為什么偏偏那么多人去哄搶?人家有難,應該伸手幫助才對,怎么能哄搶呢?我心里真有些想不通,我們小孩都懂的道理為什么大人卻不懂?
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報道的一件事:一輛拉柑橘的貨車在四川某地發生車禍,附近村民不僅主動把掉在路上的柑橘撿起來,而且專門叫人看管。小學課本中也有這樣一篇課文,雨中一個阿姨的蘋果筐倒在地上蘋果滾滿一地,路過的小朋友叫停汽車,幫阿姨撿起蘋果然后高高興興地上學。發生同樣的事,但圍觀群眾的態度卻是那樣的不同。
我想,“八榮八恥”不僅要會唱會說,更要會做,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像太平橋下哄搶面條的一幕,實在不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