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可能會有很多疑惑:趕豬不進圈是什么意思呢?豬不進圈還趕什么呢?下面就請大家聽我娓娓道來。大課間活動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趕豬進圈。
老師先把我們平均分成了六個小組,其中三個小組站在老師指定的位置各成一列,剩下的三個小組站在對面的橫線外,和這三個小組兩兩相對。然后由排頭的三個同學手拿兵乓球拍(也就是鞭子),將地上的實心球(也就是豬)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對方,對方接過兵乓球拍又迅速將“豬”趕回來,這樣一個一個地趕下去,看誰趕的次數多。開始口令一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只見大家都埋著頭,用力揮舞著手里的“鞭子”,一心想快點把“豬”趕到對方去。可往往事與愿違,大家越是心急越容易出差錯,有的把“豬”趕跑了,半天才追回來;有的把“豬”趕到了別人的手里。就這樣,趕“豬”的同學忙著趕“豬”,其他的同學又笑得直不起腰,誰也沒有時間去數趕的次數。游戲結束了,勝負自然難定。后來,我提議:在相對站立的兩個隊中間畫一個大圓圈,然后由兩邊的同學分別向中間趕“豬”,把“豬”趕到圓圈以后立刻跑回來,將球拍交給下一個接著趕,在規定時間內,哪一組進球多哪一組獲勝。
這樣,既方便計算,又真正體現了趕豬進圈的意思。老師和同學聽了我的提議,都拍手贊成,大家還詼諧地說:“現在這個游戲就叫趕‘豬’不進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