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怪!奶奶逛街回來,買了一塊土疙瘩,有拳頭大小,白色的根須露在外面,像是老爺爺下巴的白胡須。“這是什么?”我感到莫名其妙,“這東西有什么用?”“水仙頭。去端一盆水來。”奶奶把水仙頭上粘著的泥土洗凈,讓我看清了它的樣子:顏色白里透青,看上去和大蒜頭沒有什么區別。奶奶又拿來刀子小心翼翼地在水仙頭上斜斜地剖開幾個口子,就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瓷盆里,盛上清水,用幾塊洗凈的卵石固定住。“這樣它就能活嗎?”我感到詫異。
描寫水仙頭的外型,表達自己的奇怪,為下文的觀察做了鋪墊。
每天早晨,我都起來觀看它一回。花盆就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太陽一出山坳,就把柔和溫暖的光線灑在它的身上。白里透青的水仙頭浸在水里,在陽光的照射下,在不同色彩卵石的映襯下,別有一番風格。
這一年是暖冬,氣候比較暖和。幾天之后,我異樣地發現剖開口子的地方冒出一團小東西,很快就有半個厘米長了,呈乳白色,像玉雕一樣,玲瓏剔透,可愛極了。“是嫩芽!”我不禁驚呼起來,更加勤快地觀察它了。之后的幾天,頂端的顏色連續地發生了變化,淡黃、嫩黃、黃綠、淺綠,綠色不斷加深,碧綠、青綠,很快地,原先的嫩芽已長成扁扁的綠葉,鉆出了水面,婷婷地搖曳著,油光發亮的逗人喜愛。
從一開始的“詫異”到如今看到嫩芽的“驚呼”是小作者思想的轉變。
等水仙的葉片長到有六七厘米的光景,在幾個葉片中間就有了一個綠豆大的嫩頭。“或許那就是花苞吧?”我猜想著。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后,花苞漸漸地增多,漸漸地脹大,有的才像未完全出殼的小雞,露出半個“腦袋”;有的飽脹成一個心形,看起來馬上要破裂了似的。我耐心地等待著,終于有幾朵忍不住了,率先開放出來。潔白的花瓣,金黃的花蕊,相映成趣,再加上清清水中的一個鮮明的倒影,還有那誘人的芳香,真讓人神清氣爽。聽奶奶說,“水仙花被人們稱作‘凌波仙子’”,的確是名副其實。
白描的手法,卻異常生動,讓讀者在腦海中不僅浮現出水仙花的美麗哦。
我愛水仙花,因為它的美,更因為它有頑強的生命力,只需一盆清水就能夠生長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