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一時興起,想親手做一道廈門地方特色小吃——海蠣煎。說干就干,準備好海蠣、大蒜、芹菜和地瓜粉后,按照老媽的指示開始行動了。
準備工作。
我先將海蠣倒入碗里,撒上鹽巴,注入清水。聽老媽說,在清洗的過程中,海蠣的肚子很容易被弄破,上桌時會影響口感,所以只能小心翼翼地給海蠣“按摩”,害怕摸破“定時炸彈”。
語言生動幽默。
終于熬過海蠣清洗關,接下來把大蒜和芹菜洗凈、切成碎段。雖說我常常看老媽切菜,可當我實際操作時,心里未免有些忐忑不安。左手按住菜,右手握菜刀,每切一下左手都戰戰兢兢地向后移動。切完后,心想:“幸運啊!沒有切到手指頭。”仔細瞧瞧,發現那些菜長短不一,讓人覺得非常的尷尬。看來羅馬真不是一天建成的。
詳寫制作過程的不容易。
現在要進行的是相對而言較容易的混合食材一關。“抓起兩大把地瓜粉,撒進盤子里,開啟水龍頭加入少許清水,用手輔助它溶解后,倒入先前準備好的食材:海蠣、大蒜和芹菜,再用手攪拌均勻。”在一旁的老媽發號施令。我將食材倒入后,看見盤子里的顏色混成一體,呈灰白色,感覺有點惡心。“沒辦法”,我暗自咕嘟道,“豁出去了!”我把手放進盤子里,緊閉雙眼,極不情愿地攪拌。
當我重新睜開眼睛時,食材已經攪拌完畢。打開煤氣開關,待鍋燒熱加入食用油。剛開始,躺在鍋里的油溫柔得像平靜的湖面,但我知道,加入食材后,一不小心就會被“暗器”射中。我左手捂住臉,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食材倒入鍋中。“啪!啪!啪!”鍋里的油像春節里燃放的煙花,陸續“發射”,嚇得我節節敗退,躲到一旁靜靜觀察。見油不再往外噴射,我“重出江湖”,用鍋鏟把海蠣翻面,原來連成整片的海蠣被我翻成七零八落的,胡亂間,海蠣的肚子被連連捅破。毫無經驗的我,倒入的油量過少,使得整塊海蠣煎緊緊粘在鍋上,動彈不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它鏟起,陸續幾次翻炒后,終于出鍋。
很生動的語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
端上餐桌,和老爸老媽一起品嘗。他們倆嘖嘖稱贊,剎那間,一盤海蠣煎就被一掃而光。可我心知肚明,爸爸媽媽那是鼓勵我呢,我還得多下廚房才能練成功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