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班里舉行一次讀書是否有意的辯論會的話,那邊獲勝是說不準的。
我的理由是:“開卷有益”。大家都很熟悉唐朝詩人杜甫的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數十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卷有益是要開益卷,才是真正的開卷有益。
至于“開卷未必有益”,也說得不錯。俗話說:“老不讀三國,少不讀紅樓。”這里就突出了讀書要分類的重要性。還有一件事最恐怖,我看過一則新聞:一本叫做《我的夢想》的書在德國流行。可被德國的青年看了之后,卻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比吃的多的人更健康。
同時,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見書就讀的人,而是會讀書的人。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有的人看書甚至抱著獵奇的態度看書,試問,這樣的“開卷”,又有何益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