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習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是充滿智慧的!那你該怎樣好好地學習呢?
王羲之學“書”,在廣袤平原中感受“橫”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豎”的堅韌。觀察、體驗,他的書法已不再是簡單的筆畫與結構。所以,學習中需要“觀察、體驗”二字。就比如王羲之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全靠“觀察、體驗”二字。他認真地觀察名家的作品,試著找到書法的那種韻味,那種感覺,并試著臨摹臨摹。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便開始體驗、嘗試,試著找到自己獨特的風格,才能流芳百世。生活中,“觀察、體驗”也是必不可缺少的,如果你要學畫畫或者學舞蹈,還有學課內的知識,都離不開這二字。你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會舞蹈或者會畫畫,都需要觀察別人、學習別人,模仿別人,并體驗這種感覺,才能真正學懂、學好。
“思考、領悟”也是學習的兩大要點。像孔子學琴,他能在反復彈奏中思考樂曲的奧妙,在樂聲中領悟曲作者高尚的追求。這樣思考、領悟,使他的思想在音樂中升華。在學習中,我們也要會思考。不要總是聽一個答案做對題目就夠了,你應該反復琢磨這道題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有什么好處,以后遇到這種題目應該怎么辦,而不是將作業交給老師,草草了事。如果你勤于思考,你一定會變得聰明起來。但是如果你不勤于思考,再聰明的腦子也派不上用場。這兩點也是學習的一個好辦法。
當然,學習也少不了“質疑、實踐”。你一定聽說“李時珍”這個醫學家,他也是有“質疑、實踐”這個兩個精神才能聞名于全中國的。李時珍學醫,能在質疑中研讀前人書典,在遍嘗百草中驗證真偽。質疑、實踐,使他的仁心已超越醫術本身。我們也應該學習李時珍的這個精神,勇敢地對先輩的結論進行質疑,這樣才能真正地使你進步,如果你沒有思考過就認定了前輩的結論,你也許只能學習,而不能創新,這樣其實對你學習并沒有好處。質疑了之后,還要去實踐,來證明你的觀點,不要紙上談兵,光說不做,不然,你的學習也就不會有很大的進步。
總結了以上這些學習的要點,只要你根據這些要點去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