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一年級,我就學會了削鉛筆。每次鉛筆削完后,老爸總是批評我,說我削的鉛筆像鍋蓋,我心里老是不服氣,嘴巴還嘀咕兩下,不就是削一根鉛筆,有這么神奇嗎!
這個星期五,爸爸買來一把鋒利的小刀,趁這個機會,我想證明一下,我削鉛筆的技術。
便拿起小刀,一刀下去,鉛筆就削去一半了,長長的筆芯就露到了外面。這時,爸爸走過來,笑著摸了摸我的頭,“孩子,把鉛筆拿來,你看我怎么削的。”只見爸爸右手拿起了小刀,左手拿著鉛筆,左姆指按在刀片的上端,邊轉鉛筆左姆指邊推刀片,一會兒,一支漂亮的鉛筆就削好了。
我不解的眨了眨眼睛,爸爸看出我的心思,坐下來跟我講解削鉛筆的竅門。“削鉛筆,首先要把小刀放平,一刀下去不能太深,這樣鉛筆上的木頭不容易整塊被削去……”“爸爸,削鉛筆也有這么多講究呀。”“你別小看削鉛筆,我讀大學時,老師就削鉛筆講了2個課時,你看削出來的鉛筆,筆芯離削去木屑的痕跡是2厘米,露在外面的鉛筆芯是3毫米。
不信你量一下。”我趕緊拿尺子一量,還真準,一個是2厘米,一個是3毫米。“其實做任何事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完美的,而需要一個過程去磨煉”爸爸說道。
我靜靜地坐下來,看著這支削好的鉛筆,想起了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不就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才取得最后的成功嗎?
在我們生活中,你只要細細地觀察,就會掌握許多知識,久而久之,這些知識就會越積越多,而成為你的學問。大事是靠小事來做奠基石,而大學問也靠小學問來積淀,世界上哪個名人,不是從小事做起呢?其實,做事情就好比削一支的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