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閱讀的黃金時期。這一次我對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國》進行了品讀,其中《真假曹操》一章讓我深有感觸。
我想,同學們應該都讀過《三國演義》。那么,對于曹操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不過在史書中他的形象并不好,人們經常說他是“奸臣”甚至“奸賊”。可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卻說他是“英雄”。
那曹操的“廬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呢?當時的評論家許劭給出了令他滿意的答案“奸雄”。
曹操有兩張臉,其實我也有。在學校里我的作業速度很快,很上進,經常提前完成任務。可是回到家時,我就時常會放松對自己要求。趕完作業就想著玩電腦,什么課外閱讀啦、看新聞聯播啦、讀記英語啦都會被我有意遺忘掉。假期里就更“悠閑”了,不能堅持合理安排學習與游戲,自己制定的一日計劃常常需要媽媽的督促才能馬馬虎虎的遵守。作業一天拖一天,媽媽不提醒我就不做;看電視、玩電腦從不嫌時間久;每天的練字和閱讀時間總掐著手指算,到點就擱下。我感覺到我的兩張臉是:在學校里上進的臉和在家里不自覺的臉。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張臉,這就是缺點和優點,那么我們就要揚長避短,讓自己更出色。那么,當我們看別人的時候也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別人的內在美,向別人學習要學他人的優點,不能只盯著他人的缺點不放。這樣我們就能取長補短。
讀了《真假曹操》我明白了:看人要看內涵,不要光看表面;論事要講依據,不能亂下結論;做人要學長處,不能只盯短處。《真假曹操》為我上了一節為人處事的哲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