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那個年代,在農村,沒有放過牛的孩子很少。
春夏兩季,百草繁華,四野碧綠,這時不愁喂不飽牛。只是,這是所有的田里都種上了莊稼放牛必須手牽牛繩放,要不牛必然要吃掉人家的莊稼。雖如此,仍防不勝防,難以避免牛偷嘴。都說牛忠厚老實,可在這點上,它卻極為狡猾:你牽著牛繩站在他跟前看著它時,他確實本分,專心專意地吃著田埂上的草;而你稍一走神,眼看別處,它便飛快地把頭伸進田里,大舌一卷,一棵青禾進了嘴里。你斥罵它,他置若罔聞,若無其事地繼續吃草。手里牽著牛繩,沒法遠離牛就得被牛虻叮。牛身上的騷臭味,引來成群的牛虻。牛的耳朵和尾巴不停地扇著甩著,人的雙手也不能停,又是揮又是拍,動作稍微慢便被叮出血。放一次牛,要拍死很多牛虻,自己身上也必要留下好些牛虻叮咬過的傷口。
秋天,莊稼收割后,放牛就輕松了。雖然這時田野的草大部分枯黃,牛愛吃的青草很少,需很長時間才喂得飽牛,但這時田里沒有了莊稼,可以扔了牛繩,遠遠地玩耍,不會被牛虻叮,且自由自在,可提著棍子四處找田鼠洞,或編稻草繩蕩秋千。
放牛最怕的是牛相斗。母牛不喜斗,而公牛絕大部分好斗,都死牛的事情并不鮮見。正相斗的兩只牛,外行人是怎么也分不開的。拔牛繩,把牛鼻子拔下來也枉然;用鞭子抽,抽得皮開肉綻也不頂事。最好的辦法是點燃一把干草,濃煙滾滾,飛快跑上前,把草扔在牛頭底下,兩牛便倏然分開。我家曾有一頭黑公牛,極好斗,見了別的公牛便要沖上去相斗。我為此不知擔驚受怕了多少回,每次放牛,口袋里都裝著一盒火柴。
一晃,已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村,已少見孩子放牛了。
上一篇:小學校本研修個人計劃優秀范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