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所學校,一所位于鳳凰臺遺址上的小學。您環繞小學走一圈,可看到校園里楓楊、白玉蘭、法國梧桐……各種樹木郁郁蔥蔥。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師說,校園里年紀最長的要數法國梧桐,已經80歲了,楓楊其次,50多歲。
校園內綠樹成蔭、花團錦簇,讓我感受了一種“一草一木皆能育人,每時每刻皆可育人”的人與環境互動的境界。
今人重建的鳳凰臺已縮微成一段校園圍墻,設計以27位古今名人“鳳”字書法的“鳳字銘”石刻、鳳凰臺文化長廊、奮飛雕塑、百鳳墻等標志性建筑,共同樹立起“新鳳凰臺”的形象。它委身于校園西北一隅,長不過二十多米,一柱鳳凰石雕,幾方詩詞碑刻,真草隸篆,鐫著“宋元嘉中有大鳥二集秣陵永昌里王顗園中李樹上……”一段鳳凰臺成因的記載以及李白、王安石、楊萬里、薩都剌、顧起元等吟詠歌頌鳳凰臺的詩作名篇。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金陵古鳳凰臺既有美麗的神話傳說,又有光照千秋的李白題詩,是足堪與武昌黃鶴樓媲美并存的
我愛我們的校園,因為它是我們學習的圣地;我更愛這美麗的鳳凰臺,因為它給我們的校園增添了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