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被英勇感動,被壯烈感動,被執著感動,被親情感動……而在認識了一個叫徐本禹的人之后,我知道了世上還有另一種感動——被平凡而感動。
這位自稱是源于“樸素的報恩心理”的年輕人,勤工儉學每月50元的報酬,43元給了山東一個面臨輟學的小學生;學校發的300特困生補助,200元給了“保衛母親河”活動;別人資助他500元,分別寄給了兩位貧困生;獲得6000元國家獎學金,2400元給了別人……
“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愿意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徐本禹在日記中寫道。這是徐本禹的信仰,也是他的方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大二那年,徐本禹就來到貴州一個叫狗吊巖的地方支教,因為他在報上看到:那個至今水電不通的山區里,有著許多渴望上學的孩子。在那個不通公路、不通電話,晚上只能點油燈照明,寄信要走18公里崎嶇山路的地方,他孤身一人支教,默默地忍受著孤獨與寂寞……在這個學校建在山洞的地方拼搏了一個暑假。
“有的人一輩子都收獲不了一滴眼淚,可這個暑假,我幾乎每天都被感動包圍?!边@是徐本禹從內心中發出的感嘆,他“希望自己像根火柴,點燃千千萬萬的愛心”,他希望更多的人“給孩子帶去一些希望”
是的,徐本禹只是一個平凡的大學生,正在做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事——像許多志愿者一樣,為山區小學支教。然而就是一個來自農村的貧困大學生,正以他質樸的還帶著泥土的芳香的事跡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
當看完徐本禹的事跡后,我也被他深深地感動了。我感動,是源于對他品質的崇敬,精神的啟迪。無數個像他一樣的老師,像他一樣甘于清貧和寂寞,把知識和愛傳播給我們,而自己如蠟燭般燃燒自己。我感動,也為那些和我一樣年齡的孩子,同處一片藍天,同沐一縷陽光,同樣渴望求知,生活條件竟如此艱苦。是徐本禹給了他們希望,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和我一樣,在2004年,無數的有愛心的人因為徐本禹而感動,因為感動而行動……前不久,有一位富人因為感動而使自己的愛被激發,資助徐本禹的一切。徐本禹的母校華中農業大學也捐款8萬給徐本禹……全國各地無數年青人都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中……
這就是徐本禹的期待,他“希望更多的愛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