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二學生周記600左右篇一
記得有一次,我的衣服臟了,我想讓媽媽幫我洗。可是媽媽說:“你都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只依靠父母,父母總有一天是會離開你的,你自己學著洗衣服吧。”聽了媽媽的話,我想,是啊,什么事情不能只依靠父母,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可是我又不會洗衣服怎么辦呢?于是,我靈機一動,心想,可以讓媽媽教我呀。媽媽可是洗衣服大行家。讓媽媽把方法教給我,然后就自己動手去洗。
于是,我急忙跑到媽媽面前對媽媽說:“媽媽,你把洗衣服的方法教給我,我自己洗。”媽媽高興地答應了,媽媽說:“先倒盆子里點水,溫度調(diào)均勻,不要太熱,也不要太涼,然后取適量的洗衣粉倒入盆子中,攪拌均勻,再把衣服放入盆中,如果衣服太臟的話,可以把衣服在盆子里泡一會,然后再使勁揉搓,再用清水把衣服上的泡沫沖干凈,掛在繩子上曬干即可。如果衣服不是太臟的話,可以直接洗,就不用再泡了。”
媽媽把洗衣的方法教給了我,我有點不自信,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可是又一想,不試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要敢于去實踐。想到這里,我的自信心又回來了,我心里一直想:我能行,我能行,我一定會成功的,相信自己,我能行。于是我就帶著“我能行”這三個字,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洗衣方法去做,結果真的成功了,媽媽還夸我衣服洗的干凈呢。我心里美滋滋的。
通過這件事,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敢于去嘗試,而且還要相信自己,只有這樣做,才會成功。
初二學生周記600左右篇二
有位名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時,我是把這句話死記硬背下來的,可現(xiàn)在想想,到也十分有理——我能從書中看到我的進步。
不知從何時起,我不再聽媽媽講故事,而是自己閱讀;不再看繪本,而是看《哈利·波特》;不再看漫畫,而開始看名著……種種這些,我早已忘卻,但在從小到大的記憶里,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就是窩在沙發(fā)上,手上捧著本書,手邊有一盞茶。我也因此戴上了眼鏡,但也樂在其中。閱讀,怕是我的人生樂趣之一吧。
一本本的書,并肩站立在高大的書架上,像一支威風的部隊般。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上學前,是書帶著我在一個又一個的童話世界中穿梭,那多是為了好玩;到了小學,我閱讀的范圍越廣了——但看的還大多數(shù)都是小說,偶爾也會“穿越”一下,此時的閱讀是為了放松身心,也是為了打發(fā)時光;現(xiàn)在升上了初中,學習上的壓力越來越重,壓得我透不過氣來,能給我以慰藉的,是書。我開始閱讀名著,從中吸取它們的精華,還有一些勵志的書籍,它們能幫我在情緒低落時振作起來……
讀書讓我成長。有些書,十分值得人慢慢去體味,那小學時讀完和初中的感受,是迥然不同的。有些偏深奧的東西,只有在經(jīng)歷過一些事之后才會懂——我就這樣翻著書,慢慢長大“閱”來“閱”好。
什么是最能令我感到幸福的?要是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想,我一定在腦海中出現(xiàn)這樣一幅畫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一個灑滿陽光的窗臺上,手中有一本嶄新的書,手指就那樣輕輕地滑過書頁,一股書香撲面而來……
書,伴我成長。同一本書下,藏著無數(shù)不同的看法,多有意思啊!我開始對未來有了一陣陣的期待。
書,使我成長。我就這樣翻著書長大。
初二學生周記600左右篇三
我遙望著遠方,不知道何時是我們約定的那一天的到來,我想給你說,我學會了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沒一份友誼!
時間的磋磨,終有一天會使我們懂得珍惜。時光的蛻變,不知何時是鏡頭,遙望遠方,只剩下,幾只麻雀在空中喜悅的叫著……
那天,我正在給花澆水,院里突然跑出來一只小狗,我看見它,就多得遠遠,因為我小的時候被狗給咬,所以,記住了教訓再可愛得小狗最后都有很陰險的一面。那條狗看見我跑,就跟著我跑,我往右它也往右,我往左她也往左,當時,下的我,喊:“媽媽,這只狗想要我!”頓時,屋里上下都傳著我的嘶吼!
這時,一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走進來嘴里說著:“軒子,過來”只見,那條狗乖巧的走到那個女孩的身邊。那個女生又說:“對不起啊,我家的狗不聽話到處亂跑,你別建議啊!”我愣了愣說:“沒事,你叫?”她說:“趙華健,很高興認識你”“哦哦,我叫肖倩”我說。她抱起她的狗回去了。
以后的每一天,我們差不多都能碰見。不知不覺,我們的關系漸漸勝過了死黨的關系,他讓我不再害怕狗。
過了幾天,她說他一家要搬到北京去,要去很久,但是每年也都會回來幾次。我當時眼淚汪汪的一大顆一大顆的掉下來,我擦了擦眼睛,說:“我們定一個約定好嗎?”她說:“恩恩”“不管什么時候,你都要記住你有我這個姐妹,不能忘了我!還有再回來時,給我打個電話。我好迎你去!”我強忍著淚水說。“行!”她笑了笑說。到了那一天,我沒送她,他也知道為什么我不送她,應為我會哭。
時間可以告訴你,你們的友情是多么的珍貴,真的很需要珍惜!
初二學生周記600左右篇四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yōu)哉游哉地抽著自卷的旱煙。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復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陽,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經(jīng)意中,爺爺便沒了。老屋的那扇門吱呀吱呀地在風中搖曳,擔搖出的只是一陣又一陣凄涼的心痛,終究,沒了坐在老屋門口的人了。
后來遷了新居,奶奶卻執(zhí)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釋,只是如爺爺一樣沉默地坐著,大家違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這老屋的門,承載了太多太多。放學回家,我喜歡伏在老屋門口的小板凳上寫作業(yè),一來那兒安靜,二來也可與奶奶做伴。奶奶喜歡嘮叨,嘮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爾也有三三兩兩的老婆婆們聚在老屋的門口,談著那些誰會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樣。但我偶爾也會聽到奶奶一個人埋怨,埋怨那個糟老頭子去得太早。那時候不知是奶奶倚著門,還是門倚著奶奶。孤零零地,我噙著淚,聽著她嗚咽,卻哭不出聲。
時間久了,老屋也成了搖搖欲墜的危房。村里的人勸爸爸把屋拆了,我沒肯,當然,爸爸也執(zhí)意沒有答應。記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掛鎖的門口,聽他喃喃地說:“等我老了,還住在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爺爺奶奶都在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這門口看到了他們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歸宿。那時候,我天真地應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這屋里。”爸沒吱聲,摸了摸那扇小木門,轉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門口哭,怕爺爺奶奶瞧見了傷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門口,不愿去推開它,因為怕觸及那些塵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門,經(jīng)歷了太多太多,卻依舊沉默無語。我不敢撩擾這一份歲月的無聲與滄桑,但我想,今天與明天之間,也許也只隔著一扇門,我們都站在歲月的門口徘徊,追憶著那些過往的事與過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門,被歲月鎖著。
下一篇:返回列表